[实用新型]表面粘着型保险丝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7930.4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1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清和 |
主分类号: | H01H85/041 | 分类号: | H01H85/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粘着 保险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保险丝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表面粘着技术的保险丝。
背景技术
一般的保险丝又称为熔断器、熔丝,是一种连接在电子电路上用以保护电路的一次性元件,当电路上的电流过大时,使其中的金属线或金属片产生高温而熔断,且导致开路而中断电流,以保护电路免于受到伤害。
传统的保险丝大多连接有两端的接脚,使保险丝以两接脚插设于预先设有穿孔的电路板上,再将两接脚予以焊接固定。但是此作业方式不但耗时、费力,且容易发生品质不良。
而现今的表面粘着型(SMD)保险丝大多设为方形体或长方形体组合结构,以至于各元件的材料、制造、组立成本高,并且外界水气容易渗入保险丝内部,而影响保险丝品质、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此行业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的课题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粘着型保险丝,以更方便制造加工,缩减尺寸规格,适合自动化量产,降低成本,并且结合防爆层密封及标示色码,以避免水气渗入保险丝内部,而能够提高保险丝品质、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表面粘着型保险丝,包含有:一陶瓷管,设为中空状圆形管体,该陶瓷管具有两端相通的管孔;一保险丝材,具有可熔断性,该保险丝材贯穿于陶瓷管的管孔,以及于两端各构成有连接部;两导电帽,分别设为中空状圆形帽体,两导电帽分别具有一圆形帽口,以套接包覆于陶瓷管的两端,且电性连接于保险丝材两端的连接部;一防爆层,涂装包覆结合于陶瓷管的外周缘,以及由防爆层两端密封结合于两导电帽的圆形帽口周缘。
前述的表面粘着型保险丝,其中该保险丝材两端的连接部分别朝外弯折,以靠置于陶瓷管的两端表面。
前述的表面粘着型保险丝,其中该两导电帽的内、外表面设有一镀锡层,在两导电帽内部分别连接设有一可熔合导电体,以包覆结合于保险丝材的两连接部与陶瓷管两端。
前述的表面粘着型保险丝,其中该可熔合导电体设为锡片。
前述的表面粘着型保险丝,其中该陶瓷管的防爆层外周缘涂设有多个色码,以代表保险丝的电压、电流规格。
前述的表面粘着型保险丝,其中该陶瓷管及防爆层两端的导电帽外表面设有最终电镀层。
本实用新型的表面粘着型保险丝之中,特别将陶瓷管及导电帽设为圆形,以更方便制造加工,缩减尺寸规格,适合自动化量产,降低成本,并且结合防爆层密封及标示色码,以避免水气渗入保险丝内部,而能够提高保险丝品质、使用寿命及安全性。除此之外,利用陶瓷管及防爆层与导电帽彼此间形成密封结构,因此两导电帽外表面可设有最终电镀层,以提高焊性与表面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表面粘着型保险丝的立体图;
图2为图1表面粘着型保险丝部分构件的剖视分解图;
图3为图2表面粘着型保险丝部分构件初步组合的立体图;
图4为接续图3表面粘着型保险丝部分构件组合的剖视图;
图5为图4表面粘着型保险丝部分构件组合的立体图;
图6为接续图4表面粘着型保险丝涂装防爆层的剖视图;
图7为图6表面粘着型保险丝涂装防爆层的立体图;
图8为接续图6表面粘着型保险丝在防爆层涂设色码的剖视图;
图9为接续图8表面粘着型保险丝在导电帽设置最终电镀层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陶瓷管
11、圆形管体
12、管孔
2、保险丝材
21、连接部
3、导电帽
31、圆形帽体
32、圆形帽口
33、镀锡层
34、最终电镀层
4、可熔合导电体
5、防爆层
6、色码。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出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表面粘着型保险丝包含有一陶瓷管1、一保险丝材2、两导电帽3、两可熔合导电体4、一防爆层5及多个色码6,其中:
该陶瓷管1(参阅图2、3及4)设为中空状的圆形管体11,且陶瓷管1具有轴向两端相通的管孔12。
该保险丝材2(参阅图2、3及4)具有可熔断性,将保险丝材2贯穿于陶瓷管1的管孔12,以及于两端分别构成有连接部21,并且保险丝材2两端的连接部21分别朝外弯折靠置于陶瓷管1的两端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清和,未经李清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79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式饮用水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