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充气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7865.5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7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熙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熙洋 |
主分类号: | B63C9/18 | 分类号: | B63C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郭亚芳 |
地址: | 4567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充气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在众多体育锻炼中,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游泳,因此,各大游泳馆都是爆满,尤其是夏天,然而,随着游泳人数的增加,发生溺水的时间也不断发生,因此,就需要大量的救生设备和救生人员,这样,补单使得游泳的成本增高,而且溺水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自充气的救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充气救生装置,通过触发机构触发按压开关,按压开关打开,盛装在充气罐内的压缩气体对充气囊的进气口进行充气,使得充气囊膨胀以弹出壳体,以提供救生需要的浮力,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自充气救生装置,包括一壳体、充气后可弹出所述壳体并且收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充气囊,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充气罐和触发机构,其中:
所述充气罐内盛装有压缩气体,所述充气罐的出气口与所述充气囊的充气口连通,所述充气罐的出气口上安装有按压开关,所述壳体上设有轴线指向所述按压开关的通孔,所述触发机构沿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可滑动地密封安装以启闭所述按压开关。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具有一密闭的充气腔室,所述充气罐的出气口与所述充气囊的充气口均设置在所述充气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罐嵌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充气罐与所述壳体的壁之间设有供从所述出气口出来的气体通过的充气间隙。
优选的,所述充气罐的出气口与所述充气囊的充气口之间通过输气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触发机构为手动触发机构,所述手动触发机构包括沿远离所述按压开关的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垫片、第一薄膜、撞钉、力臂和手动触发开关,其中:
所述垫片为边缘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环形片状垫片;
所述第一薄膜的周侧密封固定在所述垫片的周侧,以将所述垫片上的通孔覆盖,所述第一薄膜在靠近/远离所述垫片的方向上可弹性恢复;
所述撞钉沿靠近/远离所述第一薄膜的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撞钉的滑动方向指向所述第一薄膜;
所述力臂为套设在所述撞钉上的圆环,所述壳体的内壁在安装所述撞钉的部位设有圆形的限位凸起,所述力臂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内径;
所述手动触发开关沿靠近/远离所述撞钉的方向可滑动地安装,以按压所述撞钉,所述手动触发开关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第二薄膜密封安装,并且所述第二薄膜在所述手动触发开关的滑动方向上可弹性恢复。
优选的,所述触发机构为自动触发机构,所述自动触发机构包括沿所述按压开关的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撞钉和弹簧,其中:
所述撞钉的边缘通过水溶性胶粘接在所述壳体内,或者,所述壳体内设有由水溶性材料制成的挡块,用于阻止所述撞钉向所述按压开关滑动,所述壳体的底部和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周侧设有触发流水孔,所述水溶性胶或者所述水溶性材料通过所述触发流水孔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撞钉上,以将所述撞钉压/拉向所述撞钉。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脱帽和压片,所述壳体在所述触发机构的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弹出孔,其中:
所述脱帽与所述弹出孔配合并且卡扣在形成所述弹出孔的壳体上;
所述压片沿靠近/远离所述脱帽的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压片位于所述充气囊与所述脱帽之间,所述脱帽的内侧壁设有上部向所述脱帽的内部倾斜的受压面,所述压片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受压面配合的施压面或施压楞。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挂环,所述挂环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形状为棒形,以利于握持。
优选的,所述气囊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气室,相邻的所述气室之间通过安装有单向阀的充气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触发机构触发按压开关,按压开关打开,盛装在充气罐内的压缩气体对充气囊的进气口进行充气,使得充气囊膨胀以弹出壳体,以提供救生需要的浮力;
充气罐的出气口与充气囊的进气口之间可以通过密闭的充气腔室或输气管连通,两种充气方式均可,增加结构设计的灵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熙洋,未经刘熙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78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便式舵角反馈装置安装基座
- 下一篇:溢油回收扫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