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防车用后尾箱吊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7250.2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0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薛伟;张静;梁允魁;孙理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B66C1/24;A62C27/00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防车 用后尾箱 吊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装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消防车用后尾箱吊装装置,属于消防车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消防车后尾箱是消防车产品的重要外观件之一,宽度与整车宽度相同,约为2450mm左右,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门体3与后尾箱体4通过合页5连接,门体3上有内嵌门锁2,由于后尾箱结构形状特殊,导致专用吊具的设计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
在消防车装配过程中,后尾箱吊装通常采用吊带,将吊带捆绑后尾箱电器柜安装箱体1后,将后尾箱吊至消防车框架下方,由于吊带与框架产生干涉,此时需将后尾箱放置地面,然后取下吊带穿过框架重新捆绑后尾箱上的电器柜安装箱体1,起吊后尾箱将后尾箱与框架连接紧固。
通过使用和观察发现,现有的后尾箱吊装方式中存在以下缺点:(1)利用吊带捆绑吊装后尾箱时,转运过程中无防脱装置,需操作者扶住后尾箱,存在安全隐患。
(2)当后尾箱往框架上装配时,吊带回与框架发生干涉,此时需将后尾箱放下,取下吊带穿过框架重新捆绑,此过程繁杂,员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后尾箱在此过程中需落地,易造成漆膜磕碰划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防车用后尾箱吊装装置,该装置吊装后尾箱时操作简单,装配时不需拆卸重装,效率高;整个过程安全,后尾箱无磕碰,大幅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消防车用后尾箱吊装装置,包括用于起吊后尾箱的C形托盘、安装在C形托盘上端的起吊板件及安装在C形托盘下端的长圆板;
所述C形托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板,分为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第一、第二立板通过横梁连接,第一、第二立板上端均开有若干通孔,所述长圆板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立板上;
所述起吊板件包括两端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板,分为第三立板和第四立板,第三、第四立板表面均开有一个圆孔,两立板间设有一个方板,方板表面开有一定数量的圆通孔且方板两边开有凹槽,凹槽一侧内部焊接螺母,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上端安装在方板两端的凹槽内,通孔与第三、第四立板上对应圆孔及凹槽内螺母通过调节螺栓连接;
所述方板上的圆通孔内安装有卸扣,卸扣上接有吊环。
作为改进,所述凹槽下方横向焊接有用于支撑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的短板。
作为改进,所述短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短板的筋板,所述筋板具有两个,对称安装在短板的两端。
作为改进,所述长圆板上设有用于保护后尾箱的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有两块,分别设置在长圆板的两端。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上分别设有用于保护后尾箱的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上朝向长圆板一侧。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上分别设有若干用于固定长圆板的支撑筋板。
作为改进,所述卸扣通过螺栓或销钉固定在方板上的圆通孔内。
与传统的吊带吊装后尾箱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用性强:由于装置自身具备重心以及吊装点位置均可调节的功能,能满足同一条装配线上不同产品型号规格的后尾箱吊装使用。
(2)安全性高:本装置C形托盘设计有效增大与后尾箱电气柜表面的接触面积,为后尾箱平稳吊装提供有力支撑;C形托盘、起吊板上所开的孔使吊具重心、左右平衡性可调,从而实现不同规格的后尾箱均能平稳起吊,消除了因后尾箱起吊后晃动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3)装配效率高:单人操作,使用便捷,避免与框架产生干涉,不需要进行二次吊装,减少此次不增值工序。
(4)质量无损:C形托盘托住后尾箱电器柜内表面,因此不会产生漆膜磕碰划伤和产品变形;此外,该装置与后尾箱接触部位设有均匀防护层,因此也不会产生新的磕碰划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消防车后尾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吊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结构拆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电器柜安装箱体,2、内嵌门锁,3、门体,4、后尾箱体,5、合页,6、C形托盘,61、第一立板,611、通孔,62、横梁,63、第二立板,64、第一防护层,7、长圆板,71、第二防护层,8、起吊板件,81、短板,82、筋板,9、吊环,10、卸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7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箱装置
- 下一篇:大功率电机软启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