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安全破膜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5914.1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3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董丽娟;宗立国;许博;刘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丽娟;宗立国;许博;刘海洋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8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安全 破膜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安全破膜器。
背景技术
临床产科中,对于活跃期宫缩乏力和宫缩困难的产妇,一般借助于人工破膜的方法帮助生产。现有的破膜器有血管钳和破膜针等,然而,无论是以穿刺针还是以止血钳进行人工破膜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足:使用针头进行破膜操作,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刺破胎膜时深度不易掌握,刺入太深可能会伤到胎儿;止血钳则不易夹破胎膜,操作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安全破膜器,当破膜针身上到一定的长度后会自动回弹,防止医生出现误操作而划伤胎儿,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使人工破膜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安全破膜器,包括套筒和活动套于所述套筒内的破膜针,所述套筒内设置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内部为空腔,所述第一活动杆的长度小于套筒的长度,所述第一活动杆上设置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远离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伸出套筒的外侧,所述套筒上设置与操作杆相配合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大于操作杆的宽度,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的直径小于第一活动杆的直径,所述第二活动杆与第一活动杆套接,所述第二活动杆靠近底座的一端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活动杆连接,另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破膜针连接并且可以伸出套筒的外侧,所述第二活动杆上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限位块,所述第一活动杆上设置与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活动杆通过限位块与第一活动杆联动,所述限位块靠近第一凹槽的一端设置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凹槽连接,所述套筒上设置与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所述套筒靠近破膜针的一端设置柔性漏斗。
所述套筒位于第一开口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通孔。
所述套筒位于第一开口处设置刻度线。
所述第二活动杆靠近破膜针的一端为弧形。
对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限位块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能够控制破膜的深度,当破膜针伸长到一定的长度后会自动回弹,防止医生出现误操作而划伤胎儿,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使人工破膜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2、本实用新型套筒靠近破膜针的一端设置柔性漏斗,先将漏斗探及羊膜,更加方便医生掌握刺破深度,增加人工破膜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套筒上设置手柄更加方便医生对破膜器进行抓握,防止破膜器从手中滑落。
4、本实用新型套筒上设置刻度线,能够更好的提醒医生破膜器的刺入深度,避免出现误操作。
5、本实用新型第二活动杆的一端为弧形,能够防止在人工破膜的过程中第二活动杆被挡住,增加破膜器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3的I处放大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套筒;11、柔性漏斗;12、手柄;13、通孔;14、刻度线;2、破膜针;3、第一活动杆;31、操作杆;32、第一开口;4、底座;5、第二活动杆;51、第一弹簧;6、限位块;61、第一凹槽;62、第二开口;63、第二弹簧;64、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丽娟;宗立国;许博;刘海洋,未经董丽娟;宗立国;许博;刘海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59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手术用腿部固定器
- 下一篇:数字超导可视无痛仿生助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