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自动吸虫装置动力手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7682.5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9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郅军锐;刘勇;吕召云;杨广明;温娟;桂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自动 吸虫 装置 动力 手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捕捉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自动吸虫装置动力手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们都加紧对本国现有物种资源的调查研究。昆虫作为最大的生物类群,昆虫分类学家们往往要去野外采集大量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目前野外捕捉昆虫常用网捕法,网到的昆虫再通过手抓方式放入昆虫收集盒/瓶,这对稍大点的昆虫还行,有些昆虫个体细小,甚至到了毫米级别,这时就不便用手抓取,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采集、分装,且在抓取的过程中容易折断昆虫肢体。实验室内养殖小型昆虫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在取用小型虫子时,仍用小毛笔刷等挑取一定数量的虫子进行生态、生化及分子实验,非常费时费力,采用电动结构进行虫子类收集和保存标本时,需要定制特殊的收集器动力手柄来满足收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自动吸虫装置动力手柄结构,结构紧凑、携带和操作装卸方便快捷、提高吸虫效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自动吸虫装置动力手柄结构,包括手柄主体,所述手柄主体包括手柄和密闭的动力腔室,所述动力腔室设置有动力风扇、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动力风扇连接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安装在手柄前端内,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安装在手柄表面,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源,所述电源安装在手柄尾部内,所述手柄尾部设置有盖合电源的拧动盖。
优选的,上述开关包括用于吸风的正转按钮、用于排风的反转按钮和停止按钮,所述动力风扇为可吸风和排风的双向风扇,通过用于排风的反转按钮控制动力风扇反转实现排风,可以吹走虫体表面或附近的杂质物质,保持采集的虫子干净。
优选的,上述电动机还连接有电位器,所述电位器安装在电动机连接的电源电路上,通过电位器可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从而实现动力风扇不同风力大小,适用不同大小昆虫的吸取和排风清理。
优选的,上述电源可采用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有充电模块,通过可直接充电的电源,能够方便每次使用后直接进行充电,避免使用干电池带来的电池污染或者单独对蓄电池拆卸后进行充电带来的充电不方便。
优选的,上述手柄上前端安装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通过照明开关连接到电源,通过照明装置能够为实验室突然停电或在暗黑场所提供照明,方便进行相关工作,减少多带手电带来的携带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开关、电源、电动机和动力风扇为一体,结构紧凑,方便携带,装卸维护方便,并且将其用于吸虫时动力风扇能够将需要的虫类吸入到收集瓶中,进行野外及实验室内采集、保存昆虫标本,可快速的吸取到收集瓶中,装卸容易,携带方便,大大提高收集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一种多功能自动吸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手柄,2-乳胶管,3-收集器,4-手柄,5-动力腔室,6-动力风扇,7-吸风口,8-排风口,9-电动机,10-收集瓶,11-吸气管,12-出气管,13-双孔橡胶塞,14-乳胶管二,15-开关,16-电源,17-正转按钮,18-停止按钮,19-反转按钮,20-电位器,21-过滤网,22-转接头,23-照明装置,24-充电模块,25-照明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7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胎垫带模具的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硅棒切片用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