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外循环喷雾式乙氧基化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8942.2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6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卓平;刁春霞;王学生;陈琴珠;俞勇;钱梁华;施斌;石仲璟;王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6 | 分类号: | B01J19/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循环 喷雾 式乙氧基化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外循环喷雾式乙氧基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一般使用环氧乙烷加成反应居多,所以习惯称杂环类加成反应器为乙氧基化反应器,其形式主要有传统搅拌釜、PRESS外循环气雾化反应器、BUSS回路反应器和管式反应器等。
现有的乙氧基化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器、物料换热器与循环泵,反应器上有放空管线、氮气入口、起始剂进料口和EO进料口。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乙氧基化反应器(授权公告号:CN201855696U),其由一台立式反应罐、一台循环泵和外接换热器组成。立式反应罐的结构形式致使大量物料堆积在它的下半部分,大大占用了反应器内的有效反应体积,即大大缩小了物料的接触反应面积,降低了反应速度,且存在产品分子量分布广,产品纯度不高的问题。中国专利公开了另一种乙氧基化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1284298Y),其反应器下方增设滞留灌,并用管线将反应器与滞留灌连通,使反应速度提高,产量增加,但其采用的球罐反应器限制了喷头的布置,容易造成反应不充分就进入了滞留灌,造成产品分子量分布不均、产品质量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反应空间大,单位体积的接触反应面积大,雾化流场均匀,不存在反应死角,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的卧式外循环喷雾式乙氧基化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卧式外循环喷雾式乙氧基化反应装置,其包括反应器、收集槽、物料换热器和循环泵,所述反应器、收集槽、物料换热器和循环泵组成反应回路,所述循环泵与物料换热器之间的管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由阀门控制;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抽真空管线和氮气入口;所述反应器包括筒体、主物料分配管、副物料分配管、起始剂喷嘴和EO喷嘴;所述筒体呈圆柱形,其倾斜设置;所述筒体的中心位置轴向设置主物料分配管;所述副物料分配管于筒体的内壁面上对称分布,其有3-8根;所述主物料分配管和副物料分配管分别由具有不同直径的管道连接而成,管道直径随着离起始剂进料口距离的增加而递减;所述起始剂喷嘴均匀设置于主物料分配管和副物料分配管上,所述EO喷嘴均匀设置在筒体上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筒体倾斜设置时,其和水平面呈6°夹角。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物料分配管用主物料分配管支撑架固定在筒体内。优选的,主物料分配管支撑架为铁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副物料分配管和水平面成夹角。优选的,夹角为45°夹角。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起始剂喷嘴和EO喷嘴为低压旋流喷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筒体的直径由起始剂喷嘴和EO喷嘴的喷雾范围决定,筒体的长度由单批次的产量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反应空间大,单位体积的接触面积大,雾化流场均匀,不存在反应死角,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增大产量以及提升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物料分配管和副物料分配管及喷嘴布置图示。
图中标号:1-物料进口总管;2-主物料分配管;3-副物料分配管;4-起始剂喷嘴;5-EO喷嘴;6-压力表;7-氮气入口;8-抽真空管线;9-支撑座和支撑架;10-主物料分配管支撑架;11-观察口;12-反应器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外循环喷雾式乙氧基化反应装置,其包括反应器、收集槽、物料换热器和循环泵,反应器、收集槽、物料换热器和循环泵组成反应回路,循环泵与物料换热器之间的管线上设有开口用于排除粗产品以进行后处理,所述开口由阀门控制;反应器上设置抽真空管线8放空管线、氮气入口7。
本实用新型中,反应器包括筒体、主物料分配管2、副物料分配管3、起始剂喷嘴4和EO喷嘴5;筒体呈圆柱形,其由支撑座和支撑架9支撑,倾斜设置,和水平面成6°夹角,以便粘度较大的物料进入收集槽。
物料进口总管1和主物料分配管2和副物料分配管3分别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物料分配管和副物料分配管及喷嘴布置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8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