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罩给氧辅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4027.6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5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吕文明;许斌兵;李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文明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何筱茂 |
地址: | 4041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罩 辅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面罩给氧辅助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通气面罩是病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或全麻手术时通气给氧面具。无创通气或病人麻醉诱导时,对于一些牙齿脱落或脸部严重消瘦导致口唇及面颊欠饱满的病人,面罩气囊不能与病人脸部完全贴紧吻合,致使麻醉诱导或无创正压通气时,出现漏气现象,给氧效果不佳。
中国专利ZL201020245255.1公开了一种老年人面颊、麻醉面罩贴合装置,其包括:支撑架、气囊、颊部垫、支架孔、充气管、气阀等组件,支撑架上有气囊、颊部垫和支架孔,使用时将前后翼置于上、下牙床上,前翼至后翼的距离略小于病人张口时上、下牙床的距离,两侧翼的距离略大于麻醉面罩气囊口腔部位的内径。两侧翼的距离略大于麻醉面罩气囊口腔部位的内径,侧翼气囊充气后可使双颊紧贴面罩气囊内壁,避免漏气。该专利中的支撑架可作为支撑和通气使用,实际上为口咽通气管。
口咽通气管是通气面罩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其经口放置在口咽部起到支架和气道的作用,其使用时不需要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口咽通气管主要用于舌后坠而导致上呼吸道通气障碍的患者,经口放入口咽通气管能在几秒钟内迅速改善气道梗阻情况,是临床上常用的应急器材,其常用的情况包括手术前气管插管患者的全麻诱导时、非气管插管麻醉时和各种昏迷患者因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
但是现有的口咽通气管存在着一些不足,对于舌体肥大、舌根后坠的病人,其舌根通常会影响口咽通气管下端(远离唇部的一端)的通气,导致通气不顺畅。
此外,其质地较硬,不易塑形,临床上不易操作,或操作中可能造成口咽粘膜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漏气的面罩给氧辅助器,该面罩给氧辅助器的口咽通气管下端外壁设置有气囊,可以在充气时将病人舌根上顶,保证通气的顺畅,同时适用于舌根正常的病人和舌体肥大、舌根后坠的病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面罩给氧辅助器,包括扁平状的口腔内颊部垫、口咽通气管、第一气囊、第一充气管,口腔内颊部垫的上表面设置第一气囊,下表面连接口咽通气管,口腔内颊部垫上还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通气孔且该通气孔与口咽通气管连通,第一充气管与第一气囊连通;还包括第二气囊和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口咽通气管的下端外壁上,第二充气管与第二气囊连通。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气囊充气后气囊向外隆起从而在口腔中支撑起双颊,使得面罩与病人脸部完全贴紧吻合,防止漏气;用于舌体肥大、舌根后坠的病人时,第二气囊充气后可以将病人舌根上顶,防止舌根对口咽通气管下端通气造成遮挡,保证通气的顺畅;用于舌根正常的病人第二气囊可以不需要充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气囊为环绕在口咽通气管下端外壁上的环形气囊,可以更加均匀方便地撑起舌根,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进一步,所述第二气囊的最下端与口咽通气管的最下端的距离为3mm-5mm,便于口咽通气管下端顺利滑入病人口咽部,并且能避免第二气囊不充气时对口咽通气管下端造成遮挡。
进一步,所述第二充气管位于口咽通气管内紧贴口咽通气管的管壁或位于口咽通气管的管壁内,其上端从口腔内颊部垫的通气孔穿出,其下端与第二气囊连通。
进一步,所述口咽通气管为可塑形的钢丝加强管,质地较软,临床操作中可以自然塑形,能够更加方便插入病人的口咽部,不会对病人的口咽粘膜造成损伤,并且不会造成堵管。
进一步,所述口咽通气管为PVC管。
进一步,所述口腔内颊部垫的厚度为2-3mm。
进一步,所述第二充气管的内径与第一充气管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管与第二充气管颜色不同,以区分两个充气管。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口腔内颊部垫的上表面设置第一气囊、在口咽通气管下端设置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充气后气囊向外隆起,在口腔中支撑起双颊,使得面罩与病人脸部完全贴紧吻合,防止漏气;用于舌体肥大、舌根后坠的病人时,第二气囊需要充气,第二气囊充气后可以将病人舌根上顶,防止舌根对口咽通气管下端通气造成遮挡,保证通气的顺畅;用于舌根正常的病人时,第二气囊不需要充气,利用病人正常的通气道进行通气;
2、本实用新型的口咽通气管采用可塑形钢丝加强管,质地较软,临床操作中可以自然塑形,更加方便插入病人的口咽部,易于操作,不会对病人的口咽粘膜造成损伤,并且不会造成堵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文明,未经吕文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40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熏香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通道免充气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