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型可变温水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0440.5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0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胡雅婷;闵中泽;晋恬;董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7G2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祁文彦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可变 温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型可变温水杯,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以根据需要对水杯中的饮料进行加热或者冷却的水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杯只有保温的功能,但是对于使用者还是不够方便。因为不同的季节人们对水温的要求不一样,在夏天人们希望水杯中的饮料温度低一些,而在冬天人们希望水杯中的饮料温度高一些。但是目前的水杯并不能满足人们这样的需求。
因此一种能够改变液体温度的水杯会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现有的可调温水杯一般为可加热水杯,这种水杯可以满足人们在冬天将凉水加热为温水。但是这种水杯依旧没有办法解决在夏天人们希望饮用到冰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充电型可变温水杯,可以随时根据人们需求对水杯中水的温度进行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充电型可变温水杯,包括杯盖、温度控制面板、外壳、水杯底座、水杯内胆、导热层、隔热层和温度控制电路部分;
所述外壳从外至内依次设置隔热层、导热层、水杯内胆;
所述温度控制面板设置在外壳上,温度控制电路部分设置于外壳的底部,且温度控制面板与温度控制电路部分之间电连接;
所述外壳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外壳与水杯底座螺纹连接;所述水杯底座包括可折叠电源插头和水杯蓄电池,且可折叠电源插头和水杯蓄电池之间电连接。
所述温度控制面板包括温度控制显示屏、加热按钮、降温按钮和调温指示灯,所述温度控制显示屏、加热按钮、降温按钮和调温指示灯分别与温度控制电路部分电连接。
所述杯盖为圆形,且与水杯内胆螺纹连接。
所述温度控制电路部分包括两个导体芯片、温度控制转换开关和热敏电阻,所述温度控制转换开关和热敏电阻与导体芯片之间电连接。
所述导体芯片包括加热控制芯片和制冷控制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水杯可以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水进行加热或降温,通过热敏电阻对水温进行量测,实时检测控制水杯水温。所述水杯底座可以拆卸充电,增加了这种变温水杯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型可变温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面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杯底座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充电型可变温水杯,包括杯盖1、温度控制面板2、外壳3、水杯底座4、水杯内胆5、导热层6、隔热层7和温度控制电路部分8。所述杯盖1为圆形,并且内部有螺旋纹路与水杯主体相连。
所述温度控制面板2包括温度控制显示屏21,加热按钮22,降温按钮23,调温指示灯24。所述温度控制电路部分8实现使用者对水杯的温度控制,调温的幅度为10摄氏度,所述调温指示灯24在温度调节完成后会亮起。
所述外壳3底部有螺旋纹路,用于与所述水杯底座4相连。
所述水杯底座4中包括可折叠电源插头41、水杯蓄电池42,以上所述部分可以让所述水杯底座4与水杯主体分离充电为水杯的温度控制提供电源。
所述水杯内胆5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
所述导热层6可以实现将所述温度控制电路部分8与所述水杯内胆5进行热量交换,达到水杯中的水进行调温的效果。
所述隔热层7将水杯加热或制冷部分与外环境隔绝开来,减少热量损失。
所述温度控制电路部分8包括两个导体芯片温度控制转换开关和热敏电阻,所属部分对温度进行量测以及控制。
使用方法:将所述水杯底座4拆下充电,提供需要调温时所需的电能。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在所述温度控制面板2部分设置所需温度,所述充电型可变温水杯根据热敏电阻测得的水温选择进行加热或者降温,如果需要加热则控制温度转换开关与加热控制芯片连接;如果需要对水进行降温则控制温度转换开关与制冷控制芯片连接,达到温度控制。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述温度指示灯24亮起,温度转换开关断开,变温过程结束。整个调温过程之后使用者喝到符合温度要求的饮用水。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04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