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抹陶瓷杯坯底部余釉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8442.2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4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付友明;丁进;帅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醴陵市科迅自动化陶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200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底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抹陶瓷杯坯底部余釉的装置,属于陶瓷施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厂商陶瓷杯坯扫灰、精口、内外施釉、坯口抹余釉、坯底抹余釉、洗坯身、洗坯底、擦底等都是人工操作,产量相对较低。此外,陶瓷行业现状为,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在一线工作,一线工人多是中老年人,因此,陶瓷行业的用工问题是未来的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抹陶瓷杯坯底部余釉的装置,充分实现抹陶瓷杯坯底部余釉的自动化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抹陶瓷杯坯底部余釉的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两端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设于所述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上的输送带,所述第一驱动辊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辊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输送带包括第一输送带单元、第二输送带单元、第三输送带单元以及第四输送带单元,第一输送带单元和第三输送带单元通过第一驱动辊驱动,第二输送带单元和第四输送带单元通过第二驱动辊驱动,相邻两输送带单元之间运动方向相同但速度不同,当杯坯置于两相邻输送带单元的接缝上时,由于两相邻输送带单元转速的快慢差,使杯坯在两相邻输送带单元上转动达到抹底目的。
优选地,所述输送带为橡胶皮带,且其上设置有海绵板。
优选地,所述机架中部下端还设有调速辊,所述输送带通过所述调速辊调速。
作为优选地,所述机架下方设有水盆,所述水盆上方还设有压水辊,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压水辊与调速辊之间。
优选地,所述杯坯为双排吸附机构吸附放置于输送带上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代替人工操作抹杯坯底部余釉的工序,在降低人工需求的基础上,还能提高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易于生产制造,操作简单,可高效生产产品,可轻易实现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第一驱动辊;3-第二驱动辊;4-输送带;41-第一输送带单元;42-第二输送带单元;43-第三输送带单元;44-第四输送带单元;5-第一驱动电机;6-第二驱动电机;7-杯坯;8-调速辊;9-水盆;10-压水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抹陶瓷杯坯底部余釉的装置,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两端的第一驱动辊2和第二驱动辊3,设于第一驱动辊2和第二驱动辊3上的输送带4,第一驱动辊2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5,第二驱动辊3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6,输送带4包括第一输送带单元41、第二输送带单元42、第三输送带单元43以及第四输送带单元44,第一输送带单元41和第三输送带单元43通过第一驱动辊2驱动,第二输送带单元42和第四输送带单元44通过第二驱动辊3驱动,实现相邻的两输送带单元运动方向相反,当杯坯7由双排吸附机构吸附放置于输送带4的两相邻输送带单元的接缝上时,由于两相邻输送带单元转速快慢差,使杯坯7在两相邻输送带单元上转动达到抹底目的。
其中,输送带4为橡胶皮带,且其上设置有海绵板,机架1中部下端还设有调速辊8,输送带4通过调速辊8。
为了压走输送带4上的余水,机架1下方设有水盆9,水盆9上方还设有压水辊10,输送带4位于压水辊10与调速辊8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醴陵市科迅自动化陶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醴陵市科迅自动化陶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8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