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法静电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2435.1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1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杨佳朋;冀红梅;贾章振;王照;王蕾;杨海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佳朋 |
主分类号: | B03C3/16 | 分类号: | B03C3/16;B03C3/7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53100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静电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装置,特别是一种湿法静电除尘装置,属于环保产品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锅炉或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所含的灰尘颗粒物对外排放,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危害,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对其治理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力推动环保产业,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及良好的市场前景推动下,对废气灰尘的处理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下大力气治理PM2.5,改善空气质量。对废气粉尘的处理,现有技术中比较普遍采用的处理装置是多管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或干式静电除尘器,但以上方式只能使灰尘颗粒物达标排放,不能对PM2.5的排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废气中雾滴、粉尘的处理无法实现达标排放。为此,寻找一种新的用于废气粉尘的处理装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式湿法静电除尘装置,用于废气粉尘的处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湿法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柱形壳体,下端部设有支架做为支撑,壳体内垂直分布有两端开口的阳极管,由固定架固定,阴极线自上而下贯穿并悬挂于阳极管内,阴极线与外部的绝缘子箱连接,绝缘子箱电源与高频电源连接。阳极管上方安装有水冲洗装置,水冲洗装置上方为气室,壳体顶盖设有进气口,阳极管下端口下方的壳体侧部设有排气口,阳极管下方设有排料仓,排料仓设有排浆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废气进入装置内,同时由高频电源将0-80千伏(可调)的高压脉冲直流电接入绝缘子箱接线端子输入端,绝缘子箱接线端子输出端又与阴极线连接,使悬挂在阳极管内的阴极线不断发射出电子,由于阴极线上施加了足够高的直流电压,从阴极线发射出大量向阳极管壁高速运动的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高速运动的电子高速撞击中性分子,从气体分子中打出一个或若干个外层电子,中性分子转变为带电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些派生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继续高速运动,撞击新的中性分子迅速派生出新的离子和电子,正离子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粒子和电子则向阳极管内壁移动,最终在阳极管内壁上沉积并发生电中和,于是颗粒物被集聚,靠自重顺壁而下,落入下面的排料仓中,部分尘(雾)粒本身则由于其固有的黏性而附着在阳极管上,采用水冲洗的方法清除,净化后的废气从排气口排放。
本装置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和现场情况将壳体顶部的进气口与壳体下侧部的排气口互换。
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子箱、阳极管和阴极线均为普通结构、定型商品,市场容易买到,壳体、阳极管等可以用玻璃钢制作。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构造简单,操作容易,投资及运行成本低,且运行平稳,对废气的除尘净化处理具有较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如下:
1、进气口2、气室3、高频电源4、绝缘子箱5、阴极线上固定架
6、阳极管上固定架7、阳极管中固定架8、阳极管下固定架9、阴极线下固定架10、支架11、排料仓12、冲洗装置支撑13、水冲洗装置14、
壳体15、阴极线16、阳极管17、阴极线固定锤18、排气口19、排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湿法静电除尘装置,包括用玻璃钢板做成的柱形壳体14,其顶端密封,壳体下端部设有支架10,壳体14内垂直分布有两端开口、用玻璃钢做成的阳极管16,多个阳极管粘接成阳极管束,阳极管束通过上固定架6、中固定架7、下固定架8固定,每根阳极管16内自上而下贯穿悬挂一根阴极线15,阴极线15主线与外部的绝缘子箱4连接,绝缘子箱4电源与高频电源3连接,阴极线15由阴极线上固定架5和阴极线下固定架9捆绑固定,下端用固定锤17锁紧固定,阳极管16上方通过冲洗装置支撑12安装有水冲洗装置13,水冲洗装置上方为气室2,壳体顶盖设有进气口1,阳极管16下端口下方的壳体14侧部设有排气口18,阳极管下方设有排料仓11,排料仓设有排浆口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佳朋,未经杨佳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2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制冷降温背心
- 下一篇:一种炭黑生产中涉及的磁铁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