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动式纤维束除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9820.7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8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商小花;王阳晔;蒋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龙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徐冬涛 |
地址: | 2142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除油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浮动式纤维束除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除油器大多为化学除油器,它通过投加化学药剂,经混合反应后使水中的油类、悬浮物等通过凝聚、絮凝作用沉降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为了提高除油效果,人们设计了纤维球除油器,但现有的纤维珠除油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反冲洗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纤维珠会冲散影响正常使用效果,二是纤维球与排水帽之间会产生摩擦,甚至堵死排水帽造成出水不畅,三是当废水含油量高时相互会粘结在一起,无法实现反冲洗,如果废水含油量较低时,纤维球会从排水口中冲出,这些缺点均影响了除油器的正常工作,为此必须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纤维球除油器中的纤维球在反冲洗后不能正常工作而影响除油器正常工作的问题,设计一种浮动式纤维束除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浮动式纤维束除油器,它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下部设有排污口2,上部设有排气口3,其特征是所述的罐体1中上部设有进水口4,进水口5通过水管与安装在罐体中的水力混合器5相连;在进水口下部的罐体中浮动安装有上孔板6,在罐体1的下部固定安装有下孔板7,上下孔板之间通过纤维束8相连;在下孔板7上部的罐体上设有出水口9;上孔板在水流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压缩纤维束8形成过水断面密度均匀的压实层,由纤维束组成的滤层纵向各点的水头损失逐渐变化,致使滤层的孔隙率由上而下呈递减状态,从而达到除油效果;反冲洗时,清洗水由下而上流经滤层,将纤维束拉直,增加了反冲洗时与反冲洗水的接触面积,大大缩短了反冲洗的时间,进而能用更短的时间和更少的水量清洗纤维滤料。
所述的上孔板6上设有导向孔10,导向孔10中安装有滚动式导向器件12,在罐体内壁上安装有导向器件11,滚动式导向器件12在导向杆11的两侧滚动或滑动以保证上孔板在受力不均匀时仍能顺利地上移或下移。
所述的滚动式导向器件12为滚轮或钢珠。
所述的导向孔10的数量至少为三个,罐体内壁上设有相应数量的导向器件11。
所述的导向器件11为不锈钢制造的槽钢、钢条或钢棒。
所述的纤维束8的端部卡夹在纤维束卡13上,纤维束卡13固定纤维束8的一端伸出上孔板或下孔板上的固定孔14外,且该端的最大外周尺寸大于所述固定孔14的孔径以防止纤维束卡从固定孔中脱落,纤维束卡13的另一端的卡爪15插入固定孔14外侧的定位孔16中。
所述的纤维束卡13呈“Ω”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纤维束代理纤维球,不仅增加了反冲洗时纤维接触面积,而且不会出现纤维脱落、堵塞出水口、排水帽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束在正向过滤时会形成压实层,起到很好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孔板采用滚轮或滚珠导向,即使上孔板受力不均仍能保证其正常的上升或下降,不会出现卡死现象。
本实用新型能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提高除油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能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的化学除油器能达到更好的除油效果,且能减少反冲洗的时间及反冲洗时所用水量,所以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传统的外置式水力混合器设置成安装在罐体中的内置式水力混合器,并将其尺寸进行了缩小。
本实用新型可去掉传统除油器中极易堵塞的排集(排)水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束在上孔板或下孔板上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龙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龙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9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羊绒涤纶混纺织物的染色方法
- 下一篇:细长薄板类零件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