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拉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8959.X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4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许维良;廖沈阳;刘国强;李江山;贺显勇;梁兴友;周烈国;李军;梁松青;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泰精密塑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姜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塑胶模具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拉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模具的浇口凝料随浇口套拉出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的分流道,因此单纯的依靠主流道内的凝料拉力很难保证顺利将分流道内的凝料拉出,很容易使得受力不平衡,出现凝料无法拉出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受力平衡,方便凝料拉出的拉料机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拉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定模底板上的浇口套,所述浇口套的注射嘴两侧套壁上贯穿设置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内分别插设有第一拉料杆和第二拉料杆,所述第一拉料杆和第二拉料杆的拉料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分流道的进料口相对应。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浇口套外边缘下方的第三拉料杆,所述第三拉料杆与设置在所述定模底板上的沉头孔相配合,且所述第三拉料杆的拉料端与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分流道的进料口相对应。
其中,所述分流道垂直贯穿设置于定模并与上模腔相贯通,且所述分流道的管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定模底板上的浇口套,所述浇口套的注射嘴两侧套壁上贯穿设置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内分别插设有第一拉料杆和第二拉料杆,所述第一拉料杆和第二拉料杆的拉料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分流道的进料口相对应。此结构设计,能够方便的通过插设于浇口套内的第一拉料杆和第二拉料杆,将对应分流道内的凝料拉出,使得各流道内的凝料在拉料时平衡受力,方便凝料拉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拉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拉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定模底板上的浇口套1,所述浇口套1的注射嘴两侧套壁上贯穿设置有沉头孔2,所述沉头孔2内分别插设有第一拉料杆3和第二拉料杆4,所述第一拉料杆3和第二拉料杆4的拉料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支撑板5上的分流道6的进料口相对应。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浇口套1外边缘下方的第三拉料杆7,所述第三拉料杆7与设置在所述定模底板上的沉头孔相配合,且所述第三拉料杆7的拉料端与设置在所述支撑板5上的分流道6的进料口相对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分流道6垂直贯穿设置于定模并与上模腔相贯通,且所述分流道6的管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
上述结构设计,能够通过设置在浇口套1套壁内外的拉料杆,方便各流道内的凝料被顺利的拉出,保证各流道内的凝料在拉料时平衡受力,方便凝料拉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泰精密塑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东泰精密塑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89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