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腔双孔型钝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8546.1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2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童庭辉;王春艳;杨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庭辉 |
主分类号: | A61M5/19 | 分类号: | A61M5/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腔双 孔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检测回血的双腔双孔型钝针。
背景技术
传统的肌肉注射常采用锐针进行注射,而锐针注射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一不小心就可能伤及神经或血管,造成并发症,带来更大风险。而用钝针注射的话,可以避免对面部神经的伤害。
使用传统钝针进行注射时,由于不清楚针头的部分是位于肌肉内还是血管内,为明确针头的位置,往往需要向外拔一拔针管内的活塞杆,当随着活塞杆向外移动,并且有血液进入针管内时,说明针头的部分插在了血管内,需要拔出重新选择注射部位,这样势必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向外拔动活塞杆时,血液已经填满了针头管,这部分血液不能再被注射到肌肉内的,但是直接废弃掉又会造成注射区域的污染,对他人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双孔型钝针,不仅能够实现钝针对于神经和血管的有效保护,还能够有效检测是否回血,减少了病人的疼痛感,并降低了安全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腔双孔型钝针,包括针体、钝形针头,通过钝形针头能够实现对神经和血管的保护,进入组织可以达到最小的创伤。
所述针体内部设有双腔,所述双腔分别为针体一腔和针体二腔。
在针体外壁靠近钝形针头处设有连通针体一腔的针孔一,在针体外壁针孔一和钝形针头之间设有连通针体二腔的针孔二。
进一步的是,所述针体一腔为回血检测腔,所述针体二腔为药液流通腔。
进一步的是,所述针体一腔和针体二腔均为管状通道。
进一步的是,所述管状通道横截面均呈椭圆形,通过椭圆形的腔管体可以使顿针在弯曲后仍然保持管内空间畅通,增强了腔管内的液体流通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两个针孔均呈椭圆形,用于配合双腔的椭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针体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腔双孔型钝针,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双腔钝针,能够有效实现对神经和血管的保护;能够方便简洁的检测针头是否进入血管内部;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针体弯曲后,对药液流通性的影响;操作简便;减少了病人的疼痛感,并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双孔型钝针的纵向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双孔型钝针的横向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针体,2是钝形针头,3是针体一腔,4是针体二腔,5是针孔一,6是针孔二,7是血管,8是肌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双腔双孔型钝针,包括针体1、钝形针头2,通过钝形针头2能够实现对神经和血管的保护,进入组织可以达到最小的创伤,其中所述针体1横截面为圆形。
所述针体1内部设有双腔,所述双腔分别为针体一腔3和针体二腔4。
在针体1外壁靠近钝形针头2处设有连通针体一腔3的针孔一5,在针体1外壁针孔一5和钝形针头2之间设有连通针体二腔4的针孔二6,运用双腔中一个腔可检测顿针是否进入血管6,若进入则有回血,否则反之,运用双腔中另一个腔可注射药液。
另一实施例中,针体一腔3为回血检测腔,所述针体二腔4为药液流通腔。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针体一腔3和针体二腔4均为管状通道,所述管状通道横截面均呈椭圆形,通过椭圆形的腔管体可以使顿针在弯曲后仍然保持管内空间畅通,增强了腔管内的液体流通性。
所述两个针孔5均呈椭圆形,用于配合双腔的椭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双孔型钝针的工作原理如下:
用双腔双孔型钝针进入肌肉8后,如图3所示,若钝形针头2上的针孔一5进入血管7中,则血液通过针孔一5沿针体一腔3向后方注射针管处流入,即可检测到是否发生回血现象;发生回血便不可向肌肉8内注射药液,若双腔均无回血现象产生,方可由针体二腔4向肌肉8内部注射药液。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庭辉,未经童庭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85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器助力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使用安全静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