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时频分析的电刺激器及音乐电刺激减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0309.0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0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敏;黄智勇;杨林;赵志强;何雨芩;郎秀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析 电刺激器 音乐 刺激 减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减肥的电刺激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从音乐音频信号中提取的某一时间段特定频率信号的平均幅值、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通过电极对用户施加具有与该平均幅值相对应强度的电刺激以达到减肥作用的技术。
背景技术
肥胖目前己经成为全球流行疾病,由此带来的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人们对肥胖的关注己经从其对外观、美容的影响延伸到肥胖引起的并发症对健康的损伤。超重的患者经常具有与活动、睡眠、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有关的问题,其他的一些严重风险还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胃食管反流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症候群、中风、退化性关节炎、假性脑瘤、胆石症、慢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及包括大肠癌、前列腺癌、痛风,甚至心搏停止、肾衰竭和死亡等。此外,肥胖患者可经历与健康关切、社会焦虑相关的心理问题,以及通常差的生活质量。
目前,胃电刺激(gastriceleetricalstimulatio,GES)治疗肥胖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胃的运动主要由胃肌电诱发并调控,包括胃容受性和胃排空的改变。在1963年,胃电刺激己被用于胃肠动力性疾病,在此基础上使用外源性电脉冲刺激破坏肥胖患者的正常胃电一运动功能从而是肥胖治疗的新概念,1995年首次应用于人类肥胖治疗。GES是在胃的体表投影点放将电极,由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模式的电脉冲刺激信号,起到抑制食欲并减轻体重的。其操作技术较减肥手术简单,不会改变胃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目前全球己近2000例肥胖患者接受了GES治疗,结果显示GES使体重超重减轻5%一35%,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验证。GES治疗肥胖的机制:胃电刺激对肥胖治疗的作用机制包括机械(如胃动力)、神经和激素通路。胃电刺激的外周机制包括:(l)胃慢波改变:许多研究显示,长脉冲胃电刺激(波宽为几百毫秒)能起搏或控制胃慢波,通常胃电刺激频率较胃慢波固有频率稍高。(2)胃窦收缩:一个早期的犬试验显示短脉冲胃电刺激可增加胃动力。但随后并没有更多试验能证实这一结果。相反长脉冲胃电刺激,当其频率为胃窦电活动亢进频率时,能抑制胃窦收缩。此种胃电刺激也可减慢胃排空而成为治疗肥胖的一种潜在方法。(3)胃张力和胃容受性:多种胃电刺激方法可改变胃(包括胃底和胃窦)张力和胃容受性。GES除了引起胃扩张,还可以抑制胃收缩。ZhuHB等应用GES对8只狗进行急性胃电刺激来观察餐后胃窦收缩。12个研究时间段中可在胃窦部记录到5次/分的规律性收缩,进行GES时,在各刺激时间段中可完全抑制胃收缩,在8个时间段中可部分抑制胃收缩。EagonJ等在7只犬胃近端和远端放置双极电极,以进行顺向和逆向起搏,检测胃肌电活动、收缩活动和混合试餐胃排空。结果发现,逆行起搏逆转了90%胃窦电位和蠕动波,延长了固体胃排空的延迟相,延长了固体和液体半排空时间。(4)胃排空:多个对犬和人研究显示长脉冲胃电刺激改变胃排空。但是串脉冲胃电刺激对胃排空的改变尚有争议。另一方面,胃窦逆行性长脉冲胃电刺激减缓犬和人的胃排空口进一步研究表明胃电刺激对健康志愿者的胃排空抑制与进食减少和胃容受性减低有关。GES对中枢作用的影响包括对中枢系统和迷走神经的作用。近期的犬科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参与胃电刺激作用,胃电刺激激活孤束核对胃扩张反应的神经元。大约40%的对胃扩张反应神经元被长脉冲或串脉冲胃电刺激激活。有研究揭示治疗肥胖的串脉冲胃电刺激对中枢激素有影响,可以减少促食欲肤,增加减食欲肤。2h的串脉冲胃电刺激后,视上核和外侧下丘脑表达阿立新的神经元降低,而在表达胆囊收缩素的神经元表达增加。
虽然胃电刺激治疗肥胖具有创伤小、可调节以及可逆性等特点,并且临床及基础已取得一定进展并证实了其疗效,但在接受GES治疗的患者中仅1/3患者取得理想疗效,对胃电刺激的反应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为此,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影响疗效和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是适合人群的选择、缺乏理想的胃电刺激仪器及理想参数。目前的电刺激器采用一对电极片上的脉动电压与治疗人体部位电阻产生作用,在治疗部位产生人体能够感知的脉动电流,刺激神经肌肉使其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现有的电刺激器多数脉动电流频率周期固定,若长期接收该种脉动,机体会产生抗疗作用,引起自发性紧张,将会降低治疗或减肥的效果。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03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