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9715.5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5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海燕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4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具有多排端子的连接器母座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内设有上下两排端子,每一排端子数量较多,且端子呈细长状,其包括平直的接触部和自接触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焊接部,上下两排端子之间设有一中间屏蔽片,用于屏蔽两排端子的电磁干扰。为保证电连接器的薄型化,这种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厚度通常较小,而所有端子只能密集地排布在绝缘本体中,由此对连接器的结构设计要求较高,而现有结构中易出现上下两排端子不平整的缺陷,影响插拔使用,且两排端子的电磁干扰较大,不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紧凑、合理,其内上下两排端子定位良好、平整,且有效降低电磁干扰,提升传输高频信号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至少具有:
一第一端子模组,该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块及与第一绝缘块成型为一体的第一端子,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端头凸出第一绝缘块,而第一绝缘块上设有第一定位部;
一第二端子模组,该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块及与第二绝缘块成型为一体的第二端子,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端头凸出第二绝缘块,而第二绝缘块上设有第二定位部;
一中间屏蔽片,其上设有第三定位部,中间屏蔽片通过第三定位部分别与第一绝缘块上的第一定位部及第二绝缘块上的第二定位部的定位连接而达成嵌接在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之间,致使屏蔽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电磁干扰;
一第三绝缘块,为两段式绝缘块,此两段绝缘块为一次性成型结构,其后段绝缘块将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及中间屏蔽片固连成一整体,其前段绝缘块固持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端头以及中间屏蔽片,形成舌片,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分别显露于该舌片上下表面;
一外壳,包裹于第三绝缘块外周,并形成有插口,以便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在该插口内与插入的公座电性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绝缘块呈L形,后端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供第二绝缘块及中间屏蔽片的后端抵靠,中间屏蔽片朝前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前伸的长度。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绝缘块上的第一定位部及第二绝缘块上的第二定位部为错位设置的定位柱,而中间屏蔽片的第三定位部为适配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插入铆合的定位孔。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分成上下两排,并与中间屏蔽片相平行。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中间屏蔽片及第二端子模组层叠结合后在中段形成有收束胶位,并于该收束胶位外包覆有上下屏蔽片。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端子模组、中间屏蔽片及第二端子模组的组合并由第三绝缘块包裹固定,不仅方便制作,部件之间连接紧凑、稳定,且能有效固定好不同端子,使连接器内的上下两排端子定位良好、平整,而中间的中间屏蔽片得到有效定位,位置稳定、准确,平整分隔,屏蔽效果更显著,降低电磁干扰,提升传输高频信号的功效。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再分解示意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5为图1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放大图;
附图6为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海燕,未经黄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9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