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7643.0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6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宋东亮;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亮泽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姜堰镇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
目前,断路器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文教卫生、金融、商业、旅游服务和人民生活等。正是由于断路器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其性能要求十分高。真空断路器是断路器中的一重要类型。然而,现有的多数真空断路器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触头之间的接触和分离不易控制,容易出去失灵现象,最终导致真空断路器不能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真空断路器,触头之间的接触和分离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断路器,具有底支撑板,所述底支撑板上对称设置有两根动连杆,所述两根动连杆的上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垂直的绝缘拉杆,底支撑板、转动杆以及两侧的动连杆围成外框;转动杆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角座,所述两个支撑角座连接有位于外框内部的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包裹绝缘拉杆的真空框;所述绝缘拉杆上具有上触头和下触头,所述真空框上设置有位于上触头和下触头两者之间的纵磁触头。
进一步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拉杆的底部设置有位于外框外部的操纵底座。
进一步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框与真空框之间对称设置有位于绝缘拉杆上下部的压簧。
进一步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纵磁触头位于上触头和下触头的中间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断路器,绝缘拉杆上的上触头、下触头以及真空框上的纵磁触头通过外部的连杆机构控制其接触动作和分离动作,进而使得触头之间的接触和分离十分容易控制,且不易出现失灵现象,最终导致真空断路器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1、底支撑板,2、动连杆,3、转动杆,4、绝缘拉杆,41、上触头,42、下触头,5、支撑角座,6、散热框,7、真空框,8、纵磁触头,9、操纵底座,10、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真空断路器,具有底支撑板1,所述底支撑板1上对称设置有两根动连杆2,所述两根动连杆2的上部连接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垂直的绝缘拉杆4,底支撑板1、转动杆3以及两侧的动连杆2围成外框;转动杆3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角座5,所述两个支撑角座5连接有位于外框内部的散热框6,所述散热框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包裹绝缘拉杆4的真空框7;所述绝缘拉杆4上具有上触头41和下触头42,所述真空框7上设置有位于上触头41和下触头42两者之间的纵磁触头8。
其中,所述绝缘拉杆4的底部设置有位于外框外部的操纵底座9。所述散热框6与真空框7之间对称设置有位于绝缘拉杆4上下部的压簧10。所述纵磁触头8位于上触头41和下触头42的中间位置处。
该真空断路器,绝缘拉杆4上的上触头41、下触头42以及真空框7上的纵磁触头8通过外部的连杆机构控制其接触动作和分离动作,进而使得上触头41、下触头42、纵磁触头8之间的接触和分离十分容易控制,且不易出现失灵现象,最终导致真空断路器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亮泽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亮泽电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7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