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自动隔油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7110.2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3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符尚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符尚志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番禺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自动 隔油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环保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半自动隔油池。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斜板隔油池是由固态收集区、油水分离区和浮油收集装置组成。含油废水通过进水管流入隔油池箱体内,安装在隔油池进水口的格栅篮滤去粗、大颗粒及残渣,残渣定期进行回收;小于10mm的颗粒及长纤维,随水流流入油水分离区的细小颗粒或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后由排渣门排出。废水中的油脂与水分布成上下两层,浮油浮至水面后经排油口阀门将油脂收入油桶内,分离后的污水自动流入污水装置内,经出水口自动排放。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隔油池中的格栅筐中的残渣清理还需打开隔油池上方的活动盖板方可清理,清理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半自动隔油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隔油池,该半自动隔油池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且所述多个隔板将所述箱体内的空间分割成相顺序连通的的固态收集区、油水分离区、浮油收集区及集水区,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箱体内的固态收集区内设置有用于过滤从所述进水管进入的污水的格栅篮,所述格栅篮上设置有过滤式排渣口,所述过滤式排渣口通过连通管与设置在箱体侧部的排渣阀连通。
优选的,所述排渣阀设置有活动的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活动式滤网。
优选的,所述排渣阀连通有排渣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固液分离区的格栅篮下方连接连通管,并将连通管与排渣阀连通,达到了清理残渣时不需要打开隔油器上方的活动盖板或将隔油拖出来以后再打开活动盖板才能清理,方便了隔油池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自动隔油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隔油池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隔油池,该半自动隔油池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6,且所述多个隔板6将所述箱体内的空间分割成相顺序连通的的固态收集区2、油水分离区3、浮油收集区4及集水区5,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水管1,所述箱体内的固态收集区2内设置有用于过滤从所述进水管1进入的污水的格栅篮10,所述格栅篮10上设置有过滤式排渣口11,所述过滤式排渣口11通过连通管与设置在箱体侧部的排渣阀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固液分离区的格栅篮10下方连接连通管,并将连通管与排渣阀连通,达到了清理残渣时不需要打开隔油器上方的活动盖板或将隔油拖出来以后再打开活动盖板才能清理,方便了隔油池的清理。
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自动隔油池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1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装置由固态收集区2、油水分离区3、浮油收集区4及集水区5组成。含油废水通过进水管1流入箱体内,安装在箱体上设置有进水管1的格栅篮10滤去粗、大颗粒及残渣,残渣定期排入集渣桶进行回收;小于10mm的颗粒及长纤维,随水流流入油水分离区3的细小颗粒或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于箱体底部,由排污口9排出。油脂通过聚结元组连续碰撞,油粒由小变大,由此加速运动,使不同比重的油和水实现分流和分层,浮油浮至水面后自动排入油脂收集槽(浮油收集区4),拧开排油口13阀门将油脂收入油桶内,分离后的污水自动流入集水区5内,经出水口7自动排放。(放置在地面下的设备经除油处理后的废水进入集水槽,需水泵提升或由排水管排出)。针对北方寒冷气候,油脂收集箱备有便携式加热装置,保证自动排油流畅(当设备场所的环境温度>10℃时可不加热;<10℃时加热);设备出水的含油量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15mg/L)。既能有效保护环境,又可达到零能源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符尚志,未经符尚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7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富氢水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片式油水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