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汞蒸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3485.1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5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42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汞回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汞蒸馏装置。
背景技术
氯化汞触媒是汞行业中生产量最大的产品,也是消耗汞量最多的产品。氯化汞触媒是以氯化汞为活性物质,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分布于载体活性炭表面上,有气相吸附法和浸渍吸附法两种生产工艺。主要用于PVC行业电石乙炔法合成氯乙烯单体,是该化学反应最理想的催化剂。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使用的HgCl2触媒一般约3000-5000小时后即作废,此废汞触媒中仍残有3-6%的HgCl2。由于HgCl2有剧毒,具有挥发性、又可溶于水,因此报废的触媒若长期堆放,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将此废触媒回收利用,不仅具有降低原料消耗的经济价值,而且对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含汞触媒回收的方法主要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用碱处理触媒,使触媒上吸附的汞转变为HgO,在加热焙烧使HgO分解生成汞蒸气,最后冷凝回收;而湿法是用NaCl盐酸溶液处理废触媒,使HgCl2形成Na2(HgCl4)复盐而被洗脱,再用甲醛将此复盐还原成金属汞,进行回收,处理过的废触媒再吸附HgCl2,用于生产。湿法易于上马,设备要求不高,实施比较容易,但其HgCl2回收率只能达到60%,所以常采用的废触媒回收一般为干法。干法回收工艺中,蒸馏炉是该工艺的重要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汞蒸馏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汞蒸馏装置;该装置包括蒸馏炉、自动称量装置、中心搅拌装置、内启式阀门,其中蒸馏炉上有燃烧室、蒸馏室、烟道、出烟口、汞蒸气出口、排渣口,其中蒸馏室呈倒U型内,燃烧室在蒸馏室的倒U型内,烟道在蒸馏室的外侧,在烟道的侧壁上安装有两个出烟口;在蒸馏室的侧壁上安装有汞蒸气出口,在自动称量装置的底部安装有排渣口;在蒸馏室的顶部安装有两个自动称量装置,两个自动称量装置以蒸馏炉的竖直中心线轴对称,蒸馏室的顶部中央安装有中心搅拌装置,所述的中心搅拌装置包括电机、转轴和n型搅拌叶片,其中n型搅拌叶片安装在转轴上,转轴穿过蒸馏炉的壳体与外部的电机的转子齿轮连接,所述的内启式阀门安装在排渣口处,内启式阀门的左右两端与安装在蒸馏炉内部的液压缸连接。
所述的自动称量装置包括物料斗、内部出料管、触碰轴、重量警报装置、电子阀门部件、出料管、液压式阀门和支架,其中物料斗的下端连接有内部出料管和触碰轴,内部出料管位于物料斗的中心线上,触碰轴有两个,以物料斗的中心线轴对称;重量警报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蒸馏炉上,重量警报装置上有与内部出料管对应的内部通管,重量警报装置上有与触碰轴对应的安装槽,同时在触碰轴和重量警报装置之间还有弹簧,电子阀门部件安装在重量警报装置的下部,出料管安装在电子阀门部件的下部,出料管的下部与安装在蒸馏炉上的液压式阀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称量装置的设计,可以实现在汞触媒回收过程中,添加到蒸馏炉中物料可以进行精确地计算,同时通过蒸馏室的顶部中央安装有中心搅拌装置,可以在蒸馏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搅拌,使得物料受热均匀,同时使得汞蒸气更快被排除,保证了汞触媒中汞真气的转化率,同时在自动称量装置与蒸馏炉采用液压式阀门,能够避免汞蒸气泄露,同时采用底部内启示阀门,可以避免排渣口的堵塞,以及避免汞蒸气的泄露,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工程中,将汞蒸气泄露量低于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称量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蒸馏炉,11-燃烧室,12-蒸馏室,13-烟道,14-出烟口,15-汞蒸气出口,16-排渣口,2-自动称量装置,21-物料斗,22-内部出料管,23-触碰轴,24-重量警报装置,25-电子阀门部件,26-出料管,27-液压式阀门,28-支架,3-中心搅拌装置,31-电机,32-转轴,33-n型搅拌叶片,4-内启式阀门,41-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3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带钢稳定辊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水银回收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