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取款机用蜗杆的校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8053.1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6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院;董雪峰;汤吉良;朱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奔腾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9/00 | 分类号: | G07F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取款 蜗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蜗杆的校距装置,尤其适用于自动取款机中使用的蜗杆的校距及规格调整,属于机械零件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自动取款机被投入使用,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自助式的银行服务。也正是因为自动取款机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因此,对于自动取款机及其内部零件的需求量近年来也在逐年增加。
由于自动取款机工作的特殊性,因此其内部的部分零件都有着特殊的标准化结构。以其内部所使用的蜗杆为例,自动取款机由于其需要在工作时进行相应的吐钞操作,因此其内部需要设置有蜗杆结构以方便吐钞。而由于自动取款机内部的独特结构,因此其所使用的蜗杆的规格需要有特殊的标准。
如图1所示,所述蜗杆1主体为一根金属圆杆,所述金属圆杆的两端套设有两个滚轮。所述蜗杆1的特殊规格标准在于所述金属圆杆上所套设的两个滚轮11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且其中一个滚轮11距其相应一侧的金属圆杆末端的距离也是固定的。
在所述蜗杆1的加工过程中,为了使所加工的蜗杆1能够满足相应的规格标准,目前所广泛使用的方式都是采用人工校准的方式来对所加工的蜗杆1进行调整。但由于人工校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其校准的准度、精度都难以保证,因此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产品不符合标准、需要重新返工的现象发生。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自动化、标准化的工作方式也就成为了各代加工企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自动取款机中使用的蜗杆的校距及规格调整的蜗杆校距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自动取款机用蜗杆的校距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开关及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压紧组件及校距组件;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用于盛放待加工蜗杆的定位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两侧、用于夹紧待加工蜗杆的夹紧机构;所述校距组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的两端位置;
所述夹紧机构及校距组件均借助连接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
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两端位置的双手启动按钮,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一侧的停止按钮。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四个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两两一组,且每组定位块间的间距与待加工蜗杆主体中段的宽度相匹配,两组定位块间的间距可调。
优选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一侧的夹紧气缸,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另一侧、与所述夹紧气缸相匹配的挡块。
优选地,所述夹紧气缸的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夹持面上设置有缓冲层。
优选地,所述缓冲层为硬质泡沫塑料层。
优选地,所述校距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一端的单轴校距气缸,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另一侧、与所述单轴校距气缸相匹配设置的双轴校距气缸。
优选地,所述单轴校距气缸的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待加工蜗杆的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双轴校距气缸的一根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另一根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用于调节待加工蜗杆上滚轮位置的校距块。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自动化的操作方式完成了对自动取款机用蜗杆的校距及规格调整,极大地节约了加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的操作方式也使得每次校距操作的标准保持一致,保证了加工后的产品符合行业标准,从而提高了加工产品的出品率,避免了返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取款机中使用的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适用于自动取款机中使用的蜗杆的校距及定位的蜗杆校距装置,包括基座2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2上的开关及控制器7,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2上的压紧组件及校距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奔腾塑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奔腾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8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行用的智能通道槽
- 下一篇:一种软件工作者与软件需求者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