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气灶分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2166.0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2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文;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文;杨文 |
主分类号: | F23D14/84 | 分类号: | F23D14/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燃气灶 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分火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燃气灶分火器。
背景技术
2015年4月1日,我国针对燃气灶具行业的国家能效标准正式开始实施。为了抢占节能高峰,进一步凸显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燃气灶的热效率。本人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燃烧灶火盖(亦称,分火器),可以在燃烧过程中离散、细化已经初步预混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使其燃烧更加充分,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通过使用特定的材质,使其在高温下辐射出较强穿透力的红外线,可直接渗透到被加热物体的核心深处,减少热物理损失,保证均匀的加热效果,同时提高加热效率。其效果可以媲美当下公认的节能的红外线燃气灶具。
目前市面的红外线燃气炉具还有若干技术难题没有解决,尤其是陶瓷燃烧面板容易损坏、维修困难的问题给消费者、经销商带来很大的麻烦,成本较高,极大的制约了市场的推广使用。本专利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更加经济实惠。
1.现有的大气式燃烧灶具热效率较低,火焰发黄,易形成“锅黑”,污染环境。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充足的空气供给,使燃气充分燃烧,火焰呈纯净蓝色,杜绝“锅黑”现象,提高了热效率。
2.现有的大气式燃烧灶具多为环式分火器,环与环之间的间隙较大,火焰在锅底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加热过程中热能损失较为严重。本实用新型采用密集型火盖(分火器)对锅底均匀加热,锅底受热面大,加热快,聚能更节能。
3.相比于红外线燃气灶具,本实用新型成本更优,更具推广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燃气灶分火器,它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燃气灶分火器,包括中心分火器和外层分火器;所述中心分火器设置在外层分火器中间;所述中心分火器与外层分火器无边界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替换技术方案:所述分火器结构为连体结构式分火器,且所述的连体结构式分火器上开设有点火针及感应针位置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替换技术方案:所述分火器结构为中间凹槽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燃气灶分火器:
1.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燃气燃烧过程中,在一次空气一定的情况下,保证充足的二次空气供给,使燃气充分燃烧,火焰呈纯净蓝色,杜绝“锅黑”现象,提高了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密集火孔分火器对锅底均匀加热,锅底受热面大,加热快,聚能更节能。
3.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燃气燃烧的热效率,进而在满足国人对猛火的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低碳环保、健康节能、安全卫生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分火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层分火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F-F剖视图;
图4~6为本实用新型的点火针及感应针位置孔结构示意图;
图7~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凹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中心分火器;2-外层分火器;31-火针及感应针位置孔;a-凹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燃气灶分火器,包括中心分火器1和外层分火器2;所述中心分火器1设置在外层分火器2中间;所述中心分火器1与外层分火器2无边界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替换技术方案:所述分火器结构为连体结构式分火器3,且所述的连体结构式分火器3上开设有点火针及感应针位置孔3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替换技术方案:所述分火器结构为中间凹槽结构a。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文;杨文,未经张俊文;杨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2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