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坩埚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9429.2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5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义;韩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4 | 分类号: | B01L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坩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仪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坩埚。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开发过程中,沉积岩总有机碳的测定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测定过程中,采用稀盐酸取出样品中的无机盐,在高温氧气流中燃烧,使总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经红外检测器检测并给出总有机碳的含量。
而在进行这项实验对储层岩石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岩样粉末装入碳硫分析专用坩埚,置于60℃~80℃的电热板上不断缓慢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至少反应2小时以上。通常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需要在该过程中,用人工将稀盐酸加入洗瓶不断向坩埚中加入稀盐酸。然而该过程极其繁琐,碳硫分析专用坩埚会不断渗漏反应液,每隔十分钟左右就需要人工添加稀盐酸。
在加酸过程中,如果实验人员对洗瓶用力过大,会将岩样碎末冲出碳硫分析专用坩埚,导致该样品报废,实验无法继续进行,造成损失。因此需要使用减小岩样粉末被冲出坩埚几率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坩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坩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岩样碎末冲出坩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坩埚,包括:坩埚本体,具有坩埚壁,内凸环,内凸环设置在坩埚壁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内凸环位于坩埚本体的中上部。
进一步地,内凸环为多个。
进一步地,每个内凸环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多个内凸环中相邻的两个内凸环之间具有间隔。
进一步地,内凸环为两个,两个内凸环之间的距离与内凸环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坩埚壁为多孔结构。
进一步地,内凸环为圆环状结构。
进一步地,内凸环为封闭环。
进一步地,内凸环的厚度小于坩埚本体的厚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把实验岩样碎末放入坩埚,通过加热、加入试剂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以得到实验岩样的技术参数。由于界面张力作用岩样碎末会悬浮在液体的表面与坩埚壁上,当加入试剂时,岩样碎末会被冲出。冲出的岩样碎末由于内凸环的遮挡而减小了岩样被冲出坩埚的几率,从而大大保证了实验成功的几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坩埚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坩埚壁;20、内凸环;30、坩埚底。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坩埚包括:坩埚本体和内凸环20。坩埚本体具有坩埚壁10。内凸环20,内凸环20设置在坩埚壁10内壁上。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把实验岩样碎末放入坩埚,通过加热、加入试剂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以得到实验岩样的技术参数。由于界面张力作用岩样碎末会悬浮在液体的表面与坩埚壁10上,当加入试剂时,岩样碎末会被冲出。冲出的岩样碎末由于内凸环20的遮挡而减小了岩样被冲出坩埚的几率,从而大大保证了实验成功的几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凸环20位于坩埚的中上部。上述结构既能满足岩样不会冲出,还保证了坩埚底30与内凸环20之间的高度即保证了坩埚的容积。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凸环20为多个。多个内凸环20的结构进一步地降低了岩样冲出坩埚的几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每个内凸环20的结构相同。上述结构加工简单,容易实现。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多个内凸环20中相邻的两个内凸环20之间具有间隔。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凸环20为两个,两个内凸环20之间的距离与内凸环20的厚度相等。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坩埚壁10为多孔结构。上述结构使得水或含有无机盐的水能够自由出入坩埚壁10,而岩样碎末不会漏出坩埚壁10。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凸环20为圆环状结构。上述结构加工简单,实验时操作容易。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凸环20在平面上为封闭环。上述结构加工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94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聚丙烯塑料外饰件的彩色涂层结构
- 下一篇:电容器壳体用热封型聚酯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