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扬程潜污泵的平衡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6317.1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4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陆萍;张刻苦;周恒顺;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源泉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F04D29/66;F04D29/00;F04D29/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扬程 潜污泵 平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污泵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扬程潜污泵的平衡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给水、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潜污泵是一种常见的污水提升装置。然而,传统的潜污泵由于自身结构原因,一般潜污泵的扬程限制在30米以下,那些需要把液体输到较远距离及较高液位的工况下往往需要更高扬程的污水泵,对于需要更高扬程的场合一般采用多级离心泵或多台泵串联使用,但多级泵一般是多叶片叶轮结构,容易堵塞,对输送污水这种工况不是很适合;而多台泵接力运行则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而且运行管理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扬程潜污泵的平衡式装置,解决了传统潜污泵扬程一般不超过30米使用受限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扬程潜污泵的平衡式装置,包括泵座和与泵座固定连接的泵体,所述的泵体中设置有油室和电机轴,所述的电机轴上固定安装有叶轮,所述的油室的内壁上设置有上耐磨圈,所述的泵座的内壁上设置有下耐磨圈,所述的叶轮的上端与上耐磨圈相接触,叶轮的下端与下耐磨圈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叶轮通过键和叶轮紧固件固定安装在电机轴上。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机轴与油室之间通过集装式机械密封相装配。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叶轮的流动后盖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平衡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扬程潜污泵的平衡式装置,解决了传统潜污泵的叶轮受力不平衡的问题,降低了机械密封的工作压力问题,提高了叶轮高速运转平衡性的同时,也拓宽了潜污泵扬程区域,解决了传统潜污泵扬程一般不超过30米使用受限问题,从而扩大潜污泵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1、泵座,2、下耐磨圈,3、泵体,4、叶轮,5、叶轮紧固件,6、上耐磨圈,7、键,8、油室,9、电机轴,10、集装式机械密封,11、平衡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高扬程潜污泵的平衡式装置,包括泵座1和与泵座1固定连接的泵体3,泵体3中设置有油室8和电机轴9,电机轴9上固定安装有叶轮4,油室8的内壁上设置有上耐磨圈6,所述的泵座1的内壁上设置有下耐磨圈2,叶轮4的上端与上耐磨圈6相接触,叶轮4的下端与下耐磨圈2相接触。叶轮4高速运转时由于上下两端同时与上耐磨圈6和下耐磨圈2配合,受力状态较好,解决了传统潜污泵的叶轮4受力不平衡,降低了机械密封的工作压力问题。
其中,叶轮4通过键7和叶轮紧固件5固定安装在电机轴9上。电机轴9与油室8之间通过集装式机械密封10相装配,选用工作压力较高的集装式机械密封10,其结构简单,浮动性好,弹簧采用抗堵塞、静止型的大弹簧结构,完全靠输送介质润滑密封面,介质含固体颗粒的浓度决定密封面的散热和磨损,通过采用低弹簧比压和密封面结构的特殊设计,以此满足机械密封的使用要求。叶轮4的流动后盖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平衡孔11,若干个平衡孔11卸掉部分流水对叶轮4的冲击力,使叶轮4在平衡状态下工作,同时若干个平衡孔11使得集装式机械密封10工作压力降低,保证密封可靠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源泉泵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源泉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63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