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1455.0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7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斌;刘永兵;沈来新;李翔;王国青;程言君;王利军;臧振远;谭天实;李梓涵;丁峰;罗楠;王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滨 土壤 构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体整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滨带也成为了滥伐滥垦的对象,进而导致河滨带土体裸露,废弃的砾石到处可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河滨带土壤贫瘠、土层薄、土壤干旱。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了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以对河滨带土壤进行改良,保墒保土保肥和实现河滨带生态的恢复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其包括对播种河滨植物物种的河滨带土地进行耙平形成的耕种层、在耕种层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的营养纤维层以及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的砾石层。
其中,所述耕种层的厚度为10-15cm,
其中,所述营养纤维层的厚度为0.05-1mm。
其中,所述砾石的直径小于5cm;
其中,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5-10cm。
其中,所述砾石层的形状为“田”字形或“米”字型。
其中,所述营养纤维层包括植物纤维、氮素、有机质及磷中一种及几种。
其中,所述植物纤维为树枝及秸秆。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滨带土壤构型中,包括对播种河滨植物物种的河滨带土地进行耙平形成的耕种层、在耕种层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的营养纤维层以及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的砾石层,营养纤维层中的营养纤维作为贫瘠土壤的改良材料,一方面利用了废弃物,消纳河流治理中的废弃砾石,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其透水透气的特性,不会影响底部植物向上的生长与穿透,成本低,土壤改良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保墒保肥的作用;同时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砾石层可以防止表层水土流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河滨带土壤构型的纵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河滨带土壤构型中砾石层为“田字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河滨带土壤构型中砾石层为“米字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砾石层;2:营养层;3:耕种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滨带土壤构型包括对播种河滨植物物种的河滨带土地进行耙平形成的耕种层3、在耕种层3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的营养纤维层以及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的砾石层1。
具体地,营养纤维层的厚度为0.05-1mm,以保证植被恢复必要营养物质。
具体地,砾石的直径小于5cm;所述砾石层1的厚度为5-10cm。
所述砾石层1的形状为“田”字形或“米”字型。
上述“田”或“米”字形砾石层1覆盖可以阻挡水土流失,同时具有汇水增加水分的下渗效果,形成小生境;“田”或“米”字形砾石层1覆盖也可以使得河滨带形成自然景观。
该实施例中,在贫瘠的河滨带土地上播种河滨植物物种并进行耙平,然后在其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营养纤维层,营养纤维作为贫瘠土壤的改良材料,一方面利用了废弃物,另一方面,由于其透水透气的特性,不会影响底部植物向上的生长与穿透,更重要的是具备保墒的作用;同时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砾石层1可以防止表层水土流失。
具体地,所述营养纤维包括植物纤维、氮素、有机质及磷;一般地,植物纤维、氮素、有机质及磷的重量比为9:2:6:2;植物纤维为树枝及秸秆。
其中,植物纤维破碎后与氮素、有机质、磷及水混合均匀搅拌,然后覆盖在耙平后的河滨带土地上。
上述营养纤维的构成一方面可以保证其透水透气性,另一方面又可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性能,有效地对贫瘠土壤进行改良,且树枝及秸秆等材料成本低廉。
为了充分发挥营养纤维的性能,植物纤维、氮素、有机质、磷及水混合均匀搅拌后形成液体,在河滨带土地上覆盖时采用液压机喷播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未经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14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