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垫式传感器轨道衡传感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7986.2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1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挺;蒋旗填;杨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太平洋称重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4 | 分类号: | G01G19/04;G01G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肖茂才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垫式 传感器 轨道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秤,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在钢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轨道衡秤台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在钢铁生产工艺过程中,铁水、钢水的运输都要通过轨道运输车来实现,而对运送的铁水或钢水的计量最有效的计量方式就是轨道衡。而常规的轨道衡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传统的深基坑型、浅基坑型、转向架计量双秤台型等,然而这类形式的秤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挖掘很大的秤坑才能够来满足对秤台的安装;这既加大土建工作量,又需提高对现场安装的条件要求,这对于一些不具备安装轨道衡条件的场合,例如有些轨道衡空间小而无法吊装称台,有些地方没有空间挖基坑的场合,则无法安装轨道衡称体来满足生产使用需求,直接影响到钢铁生产工艺过程的正常有序运行。而采用轨垫式传感器轨道衡则可避免需挖掘基坑的轨道衡所带来的各种不利缺陷问题因素,然而由于该结构轨道衡秤体的轨道是直接压装在称重传感器上的,故称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可能带来钢轨顶部和车辆轮缘磨损、窜动、噪音大、轨道与基础底板的间隙不均等缺陷现象,不利于更好的提高轨垫式传感器轨道衡的长期运行、安全性及计量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轨道衡秤体存在着在因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缺陷导致钢轨顶部和车辆轮缘磨损、噪音大、轨道与基础底板的间隙不均等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能更好防止轨道在车轮磨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窜动、降低钢轨顶部和车辆轮缘磨损、降低噪音,提高称量精度的轨垫式传感器轨道衡传感器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轨垫式传感器轨道衡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称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B型弹条或压板、轨道和安装紧固件,通过轨道来连接各个称量传感器,作为车辆重量通过车辆加载到称重传感器上的承载器,称量传感器通过B型弹条或压板以及安装紧固件将轨道固定在称量传感器上。有效改善压板螺栓受力的状况,提高轨道衡的长期运行安全性,提高计量精度;降低钢轨顶部和车辆轮缘磨损、降低噪音,提高称量精度;有效提高防止轨道在车轮磨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窜动现象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紧固件包括紧固螺栓和垫圈。提高安装紧固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称量传感器与轨道之间设有弹性垫板。降低运行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垫板两端头设有凸出高于中间平面的凸出限位唇。进一步提高防止轨道在车轮磨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窜动现象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出限位唇具有从两端头开始倾斜斜向中间平面的梯形倾斜面。更好防止轨道在车轮磨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窜动现象发生,限位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垫板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橡胶垫板。更好满足高温使用要求,降低对轨道底部平整度的要求,更有效将轨道上的受力传递加载到称量传感器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称量传感器上端面设有向下凹沉的向下限位凹槽,B型弹条的外侧设在向下限位凹槽内。提高对B型弹性条的限位与固定作用,提高安装紧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改善压板螺栓受力的状况,提高轨道衡的长期运行安全性,提高计量精度;降低钢轨顶部和车辆轮缘磨损、降低噪音,提高称量精度。提高防止轨道在车轮磨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窜动现象发生。有效的保证了轨道即使轨道发生了窜动也不会将轨垫板从传感器上带走,造成传感器与轨道之间变成悬空状态发生。安装维护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轨垫式传感器轨道衡传感器安装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轨垫式传感器轨道衡传感器安装结构中的弹性垫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轨垫式传感器轨道衡传感器安装结构中弹性垫板安装在轨垫式传感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A-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太平洋称重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太平洋称重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7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