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睡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4232.1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9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许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启超 |
主分类号: | A47G9/08 | 分类号: | A47G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5700 陕西省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睡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睡袋,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睡袋。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夏天在户外露宿,他们首选的使用工具就是睡袋,由于汽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开车外出旅游,当人们需要休息时,由于车辆内部空间狭小,人无法舒适的躺下,不能有效的进行休息,当驾驶员不能有效的休息时,在驾车过程中容易疲劳,从而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睡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睡袋,包括:气垫和支撑架,所述气垫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气垫上设置气垫门,所述气垫门与气垫通过拉链连接,所述气垫门上设置观察窗和透气孔,所述气垫的两侧设置提手,所述支撑架下方设置吸盘,所述气垫的底部设置通气孔和天线孔,所述通气孔与车体的天窗连接,所述天线孔用于引出车顶上方的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底部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气垫底部还连接软绳梯,所述软绳梯采用球形塑料材料和木板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软绳梯上设置拉绳。
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窗和透气孔为两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气垫为双层充气气垫,所述气垫内部设置头枕,所述气垫的一侧底部设置充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拉链为双拉链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为塑料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支撑架底部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与车顶的弧面贴合,安装牢固;
2、通过设置软绳梯,方便人员进入到车顶上的气垫中,而且软绳梯采用球形塑料材料,与车体接触部位无摩擦,避免对车体产生划痕,软绳梯可以折叠收起,方便携带和实用;
3、通过设置透气孔实现对气垫内部空气的流通,在气垫门上设置观察窗,方便在气垫内部的人员对外界环境进行观察;
4、气垫采用双层充气结构,可以与外界环境隔离,并对气垫内部进行保温,气垫的一侧设置充气孔,使用时,通过充气孔对气垫进行充气,打开气垫;不使用时,通过充气孔将气垫内部的空气排出,便于对气垫的收集整理;
5、拉链采用双拉链结构,拉链从内外两侧均可使用,使用方便,当气垫不使用时,将其折叠,通过内拉链将气垫固定箱体结构,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睡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睡袋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睡袋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睡袋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睡袋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睡袋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睡袋仰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睡袋右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车载睡袋,包括:气垫1和支撑架2,所述气垫1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所述气垫1上设置气垫门4,所述气垫门4与气垫1通过拉链7连接,所述气垫门4上设置观察窗5和透气孔6,所述气垫1的两侧设置提手8,所述支撑架2下方设置吸盘3,所述气垫1的底部设置通气孔12和天线孔13,所述通气孔12与车体的天窗连接,所述天线孔13用于引出车体上方的天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车体上方安装睡袋,为驾驶员或乘车人提供休息空间,气垫与支撑架固定在一起,通过支撑架和底部的吸盘与车顶固定,气垫上设置气垫门,为人员进出口,通过拉链与气垫封闭连接,人员进出只需要将拉链打开即可,气垫门上设置观察窗和透气孔,方便对外界环境的观察和与外界空气进行流通;通过设置通气孔与车体天窗连接,车内的空调温度可以传递到气垫内部,方便气垫内温度的控制,通过设置天线孔将车顶的天线引出,防止车顶天线被气垫阻挡,无法接受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2底部为弧形结构,与车顶上方配合,通过吸盘固定在车顶上,弧形结构与车顶的弧面贴合,安装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气垫1底部还连接软绳梯,所述软绳梯采用球形塑料材料和木板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软绳梯,方便人员进入到车顶上的气垫中,而且软绳梯采用球形塑料材料,与车体接触部位无摩擦,避免对车体产生划痕,软绳梯可以折叠收起,方便携带和实用。
进一步地,所述软绳梯上设置拉绳,通过拉绳将软绳梯固定在车体一侧,便于人员上下软绳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启超,未经许启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4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