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数据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3062.5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3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学;吴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数据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数据线。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数码产品的普及,数据线作为可以为电子数码产品充电及数据传输的电子配件,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子数码产品上。目前,市场上的数据线一般是长线状,要么摆放在家中,要么放在办公室里,但是,人们每天需要频繁地补充电量、与电脑传递交换数据,现有的长线状数据线放在口袋或包里容易与其它物品缠绕在一起或自缠在一起,不能满足出行时随需随取、便携使用等要求。另外,市场上现有的便携式数据线又具有外观不够美观等缺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数据线,解决了现有的数据线在出行时不能随需随取、便携使用等问题。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数据线,包括绕线盒、位于绕线盒内的卷线机构、缠绕在卷线机构上可向外伸缩的的线体;所述卷线机构包括位于绕线盒内的中心柱、位于绕线盒上表面的旋钮、位于绕线盒下表面并与旋钮对应的可旋转件,所述中心柱的一端穿过绕线盒的上表面与旋钮相连,中心柱的另一端穿过绕线盒的下表面与可旋转件相连,所述线体对折并以对折处为起点缠绕在中心柱上,所述对折处固定在中心柱上;所述绕线盒上开设有线体出口,所述线体的两端通过线体出口伸出绕线盒外分别与输入接口、输出接口相连,通过旋转旋钮将线体收进绕线盒内。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盒为圆形或心形或方形。
作为优选,所述圆形绕线盒的直径为5~8cm。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盒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刚性PVC材质或塑料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盒外表面上设有挂接孔,可以方便与别的物品挂接,避免丢失。
作为优选,所述线体的长度为40-60cm。
作为优选,所述线体为扁平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旋钮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当需要远距离连接手机和充电器或电脑时,拉伸线体即可将线体从绕线盒中拉出,不用时旋转旋钮可以将线体收进绕线盒内,满足出行时随需随取、便携使用要求,同时避免了与其它物体缠绕;线体两端通过同一出口进出绕线盒,可以同时进行输出接口和输入接口的拉伸;采用不同形状的绕线盒使得数据线外形美观,便于携带;而且本绕线盒也解决了现有卷线装置弹性部件易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数据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数据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数据线,包括绕线盒1、位于绕线盒1内的卷线机构、缠绕在卷线机构上可向外伸缩的的线体2;所述卷线机构包括位于绕线盒1内的中心柱7、位于绕线盒上表面的旋钮3、位于绕线盒下表面并与旋钮3对应的可旋转件,中心柱的一端穿过绕线盒的上表面与旋钮3相连,中心柱的另一端穿过绕线盒的下表面与可旋转件相连,所述线体2对折并以对折处为起点缠绕在中心柱7上,所述对折处固定在中心柱7上;所述绕线盒上开设有线体出口4,所述线体的两端通过线体出口伸出绕线盒外分别与输入接口5、输出接口6相连,通过旋转旋钮3将线体收进绕线盒内。所述旋钮3为圆形。
所述绕线盒1为圆形或心形或方形。
所述绕线盒1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刚性PVC材质或塑料材质。
所述绕线盒1外表面上设有挂接孔。
所述线体2的长度为40cm。
所述线体2为扁平结构。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累述,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线体2的长度为50cm。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累述,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线体2的长度为60cm。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累述,不同之处在于:
当绕线盒为圆形时,绕线盒的直径为5~8cm。
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当数据线在使用中,需要较长的线体2时,向外拉动线体2,缠绕于中心柱7上的的线体2随着中心柱的转动逐渐伸展,数据线延长;当要将线体2重新收纳于绕线盒1中时,松开线体2,同时旋转旋钮3,带动中心柱7向相反方向运动,线体2被逐渐缠绕于中心柱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30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传感器极限电流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玻封表贴二极管稳态热阻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