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斜管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2911.7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1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陶庆星;李雪敏;马景茂;马振发;冯伟光;刘丽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奥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赵婧;董金国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斜管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水处理中将污水中悬浮物沉淀分离的设备,沉淀前需先在水中加入药剂,在混合区经过一定时间的混合反应将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到一起,然后进入沉淀区形成平流沉淀,絮凝到一起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形成污泥排出,沉淀干净的水溢出流走。一般混合需要用搅拌机将污水和药剂充分混合,然后通过平流沉淀将絮团沉淀下来。平流沉淀效率低,占用空间较大,造价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沉淀效率高,节省空间和能源,造价低的一体化斜管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一侧设置有折流混合区,所述折流混合区外侧的池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折流混合区通过内侧隔板上的通孔与沉淀区相连,所述沉淀区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斜管沉淀层和泥斗;所述斜管沉淀层上部设置有出水区,所述出水区上部设置有溢流槽,所述出水区上部外侧的池体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溢流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混合区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个数不少于2个。
进一步地,所用泥斗不少于一个,所述泥斗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底部设置有支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池体、2-折流混合区、3-进水口、4-隔板、5-通孔、6-沉淀区、7-斜管沉淀层、8-泥斗、9-出水区、10-溢流槽、11-出水口、12-折流板、13-排泥口、14-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沉淀效率高,节省空间和能源,造价低。将混合区和沉淀区建成一体,节省空间,降低造价,折流混合区,省掉机械搅拌,节省能源;污水、絮凝剂、助凝剂同时进入折流混合区反应,污水在折流板的作用下形成湍流,与絮凝剂、助凝剂充分反应,并有足够时间形成絮团,絮团到达沉淀区稳定成稳定的层流,经过斜管沉淀层时絮团沉降下来,沉淀到底部泥斗中排出,沉降澄清的清水通过斜管后经过溢流堰溢流出水,斜管沉淀比平流沉淀效率高,节省空间,降低造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一侧设置有折流混合区2,所述折流混合区2外侧的池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3,所述折流混合区2通过内侧隔板4上的通孔5与沉淀区6相连,所述沉淀区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斜管沉淀层7和泥斗8;所述斜管沉淀层7上部设置有出水区9,所述出水区9上部设置有溢流槽10,所述出水区9上部外侧的池体1上设置有出水口11,所述出水口11与所述溢流槽10相连通。
所述折流混合区2设置有折流板12,所述折流板12的个数不少于2个。所用泥斗8不少于一个,所述泥斗8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12。所述池体1底部设置有支座13。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污水经过管道混合器加药混合后由进水口3进入折流混合区2,经由折流混合区2分反应后由隔板4底部通孔5进入沉淀区6底部,向上流经过斜管沉淀层7达到泥水分离的目的,污泥沿斜管沉淀层7滑到沉淀区6下部泥斗8中,出水上流到斜管沉淀层7上侧的出水区9,经由出溢流槽10出水,通过出水口11将水排出。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奥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奥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29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罗汉果保水杀菌涂膜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药有效成分萃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