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闭氏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2216.0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璇;郭钰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003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闭氏引流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腹腔置管引流术在临床内科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常见。在胸外科临床实践中,胸腔引流管广泛应用于气胸、胸腔积液的引流,常用的胸腔引流管是一根长约40cm的硅胶管,管侧壁有两个侧孔以提高引流效率,具体操作时,引流管在局麻条件下置入患侧胸膜腔内或开胸术后留置在胸膜腔内约4~5cm,另一端接水封引流瓶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其目的是充分引流胸腔内残余的液体或气体,改善胸腔受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引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因此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是保证充分引流的前提,这就需要临床医师经常用两只手挤压引流管,其不足之处在于引流管多为硅胶材质,质地较硬,往往不能达到充分挤压,引流管形变小,抽吸的力量有限,而且操作不便。
近年来,随着本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增加引流管的抽吸力,在引流管的接头端增设挤压气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制作起来比较复杂,而且挤压气囊处容易聚集大量引流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无法及时排出,不利于术后临床医生的疗效判断。此外,某些特殊手术,如全肺切除术的患者,术后需要根据病情需要开放或关闭胸管引流液不能够一次全部引出以免引起复张性肺水肿,引流过程中引流管也需要多次夹闭;患者进行检查或转运时也必须夹闭引流管;每日护士做晨间护理时,需要倒掉胸液,记录引流量,并且更换胸引流瓶,这也需要关闭胸管,临床上多采取止血钳夹闭或折叠胸管的方法,频繁的钳夹或反复折叠容易留下安全隐患,或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胸腔闭氏引流管增设挤压气囊存在制作复杂、易出现引流液大量积聚而影响临床医生疗效判断以及开放、关闭引流液时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等问题,提供一种胸腔闭氏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胸腔闭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管体、设置在引流管管体一端的引流端和设置在引流管管体另一端的接头端,其中在位于接头端的引流管管体上间隔开设引流孔,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引流管管体的管壁上、并且沿引流管管体纵向中心线对称开设挤压凹槽,挤压凹槽的长度为距离引流端15~20cm开始直至接头端,挤压凹槽的深度为引流管管体厚度的1/2~2/3,,挤压凹槽的底部宽度为10~15mm。
所述的引流管管体内、并且靠近接头端的位置安装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安全球阀,球阀开关外露于引流管管体。安全球阀的设计,能够方便快捷有效的控制胸腔引流管的引流,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可实现单向流通,进而大大降低了空气侵入或积液倒流进胸腔,产生感染的风险及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所述的挤压凹槽的横截面为U型,该设计可以使得槽内各部位在受外力而发生弹性变形时受力均匀,延长使用寿命。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由于挤压凹槽是在引流管管体的管壁上开设,这样挤压凹槽部分的管壁较其它部分薄,这样就在引流管纵轴相互对称两侧形成薄壁区域,当挤压管体时,薄壁部分管壁向管腔内凹陷,管体达到充分形变,冲击和抽吸的力量更大,有利于充分引流;申请人经过多次实践及经验总结,在现有引流管管体进行了结构优化,最终确定了挤压凹槽的长度、深度以及槽底宽度,此结构参数既能保证管腔内冲击和抽吸的力量更大,又不影响引流管原有的结构及功能,而且挤压凹槽的设计,在引流管置入或是使用过程中,可方便医生操作,具有防滑脱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简便,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引流管管壁上增设由挤压凹槽形成的薄壁区域,受力充分变形,抽吸力量变大,可以充分引流胸腔内残余的液体和气体,促进肺完全膨胀,而且操作方便,此外,安全球阀的设计,能够方便快捷有效的控制胸腔引流管的引流,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在该领域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向阀开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向阀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管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管体受力挤压变形的示意图;
图中:1-引流管管体;2-引流端;3-接头端;4-引流孔;5-挤压凹槽;6-安全球阀;7-球阀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璇;郭钰,未经王玉璇;郭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2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