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驱鸟器带电安装专用操作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6453.6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8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泉;安鹏;孙宝峰;于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永建 |
地址: | 25001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鸟器 带电 安装 专用 操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应用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驱鸟器带电安装专用操作杆。
背景技术
由于供电线路多处于郊外,且高架设置,所以供电线路时长会受到鸟类的筑巢“骚扰”。据统计数据显示,因鸟类筑巢而引发的配电线路故障近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与目前滥砍滥发和人类活动区间的不断外张相关。鸟类在供电塔上筑巢将严重威胁配电线路的安全供电,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目前主要靠线路巡视时发现鸟巢后再去清理,其对于实现配电线路安全可靠性远远不够,而且会给线路运行管理造成被动。其次,是通过安装驱鸟器来杜绝鸟害。因为配电线路较长,如果按照目前的驱鸟器安装方法安装驱鸟器,同时受到人员少的限制,需要进行多次停电,一方面其会给用电客户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安装过程中需要爬到电塔的顶部操作,整个过程不仅作业强度大而且会给操作人员的安全埋下重大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鸟器带电安装专用操作杆,其能够在距离电塔塔顶一定安全距离的情况下,通过将驱鸟器设于操作杆顶端进行带电操作,而将驱鸟器安装在电塔的横担上,解决了目前驱鸟器安装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驱鸟器带电安装专用操作杆,包括套杆、旋杆及固定部;所述套杆设有轴向的腔体;所述旋杆同轴装配在所述套杆的轴向内腔中,且能够相对所述套杆旋转而上下移动;所述旋杆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套杆的轴向长度;在所述旋杆的上端面设置轴向的沉孔,且至少使所述沉孔之内腔的下部呈六棱型腔;所述固定部包括套环和设置在套环上端面上的卡装部;所述固定部的套环设内螺纹与所述套杆的上端外壁连接,且使所述固定部套环的上端面相对所述套杆的上端面向下延伸一定轴向长度;所述固定部的卡装部设有U型卡口,使所述U型卡口的底板右端位于所述套杆外壁的左侧,同时使所述U型卡口的顶板右端延伸至所述套杆的上端面上方。
作为常识,在所述套杆及旋杆的制作材质上,应使套杆制作材质为绝缘材质,至少使旋杆上端部分采用绝缘材料制作。
使用时,通过固定部上卡装部的U型卡口将驱鸟器U型座夹持住,需要指出的是,此时固定部上的U型卡口的垂直距离应与驱鸟器的U型座垂直厚度相适应,使他们之间为过盈量较小的接触配合关系。要使驱鸟器U型座的开口端朝外,旋转套杆相对固定部的套环轴向上移使套杆的上端面接触驱鸟器U型座的下端。U型卡口深度的设置要保证驱鸟器U型座上螺栓的轴线与套杆的轴线重合。在上述操作之前,需将旋杆相对套杆下移使旋杆的上端面沉入套杆的腔体中。旋杆上沉孔的轴向长度要控制在驱鸟器U型座上螺栓螺帽轴向厚度的0.5至1倍的区间范围内,保证能够将驱鸟器U型座的螺栓拧紧。驱鸟器在固定部上卡装好后,旋转旋杆相对套杆上移,使旋杆上端沉孔的六棱型腔与驱鸟器U型座的螺栓螺帽配合,接着举起驱鸟器使其U型座的开口端朝向横担,待横担完全置于U型座内时,继续旋转旋杆相对套杆上移,而最终将驱鸟器U型座的螺栓上移拧紧,完成将驱鸟器固定在横担上的操作。之后,旋转套杆相对固定部下移,待旋杆上沉孔脱离与驱鸟器U型座螺栓的配合为止。然后向外侧拉动该专用操作杆,使固定部与U型座脱离。
进一步,在所述套杆外壁的中下部位置设置防滑胶套。
进一步,所述旋杆上端面沉孔的轴向长度为驱鸟器U型座上螺栓螺帽的轴向厚度的0.8倍;所述沉孔内腔的上部为圆柱腔,下部为六棱型腔,且圆柱腔的内径大于六棱型腔腔径。
所述沉孔采取上述设置后一方面有利于沉孔与驱鸟器U型座上螺栓螺母对准,提高操作准确性和效率,另一方面在保证能够拧紧的同时有利于驱鸟器U型座上螺栓从沉孔内快速脱离,提高操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旋杆包括驱动杆和升降杆;所述沉孔设置在所述升降杆的上端面;所述升降杆的下端面设置轴向的螺纹盲孔;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下端的螺纹盲孔配合;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套杆的下端口通过轴承配合;在所述套杆的腔体上端固定设置与所述套杆同轴的的螺套;所述升降杆的上端外壁与所述螺套配合,所述升降杆与所述螺套之间的配合形式采用滚珠式丝杠螺母结构;所述升降杆下端的外径与所述套杆的中部内腔径一致。
通过将旋杆分设为驱动杆和升降杆两部分,且通过轴承及螺套分别装配在套杆的腔体内,在旋转旋杆相对套杆轴向移动时能够省力且不宜出现卡丝现象,操作效率高,而且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及装配调试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6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越障式电动飞车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带电更换V形绝缘子串给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