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密封的高压重载平面静压支承新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5547.1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2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邓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F16M11/00 | 分类号: | F16M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高压 重载 平面 静压 支承 新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液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密封的高压重载平面静压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中承担一定载荷的相对运动副统称为支承,静压支承是靠外部的流体压力源向摩擦表面之间供给一定压力的流体,借助流体静压力来支撑被支撑件。但是,首先传统的静压支承均工作于低压轻载环境,在高压重载环境下,传统静压支承无法承受巨大载荷;然后,重载条件下静压支承高压油液温升较大,无法完成支承任务;其次,载荷在空载和重载范围内变化时,由于载荷变动范围过大,传统静压支撑不具备良好的承载特性;再次,传统静压支撑在重载条件下没有足够大的抗偏载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静压支承无法承受大载荷、重载条件下静压支承高压油液温升较大、载荷变化时承载性能差及抗偏载能力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密封的高压重载平面静压支承新型结构。
一种带密封的高压重载平面静压支承新型结构,包括带有支撑面的支撑台,所述支撑面呈方形,支撑面上设置有环绕支撑面一周的第一密封槽;所述支撑面分为四个呈方形的油腔,各油腔均设置有环绕油腔一周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和第二密封槽内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油腔的其中一个边角处设置有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孔,与进油孔相对的边角处设置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周边设置有以回油孔为圆心的内均压槽和外均压槽,所述内均压槽与回油孔之间为内封油面,所述外均压槽与内均压槽之间为外封油面;所述外均压槽连通有沿第二密封槽分布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还与进油槽相连通;所述导流槽、进油槽及外均压槽共同围成的平面为节流面;所述各油腔带有进油槽的边角位于支撑面的中部,所述各油腔中带有回油孔的边角分别位于支撑面的各边角处。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由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组成,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一密封圈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进油槽呈近似三角形,其中进油槽与节流面相接触的边缘线呈弧形,边缘线向进油孔方向凸出。上述形状,可以使进油槽与节流面的边缘线的长度增大,进而使高压油液流动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一种带密封的高压重载平面静压支承新型结构,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均起到密封的作用,增大密封性;第二密封槽还能起到分隔四个油腔的作用。所述密封圈由横截面呈圆形的第一密封圈和横截面呈四方形的第二密封圈组成,可以增大密封效果。高压油液经进油孔进入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的设置可以减小高压油液的流动速度,提高油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而增大静压支撑新型结构的载荷承载能力。所述导流槽能够降低高压油液流动的阻力,使高压油液能够在支撑面上快速流动,流动的高压油液能够将高压油液的热量带出,进而降低高压油液的温度;同时也能使各处的油膜厚度快速的变化,增大静压支撑新型结构在载荷变化时的承载性能。所述回油孔位于各油腔的边角处,且位于支撑面的边角处,可以增大抗偏载性能;所述外均压槽或内均压槽还能使外封油面或内封油面周围的流动阻力减小,同时可以保证不同方位处流进同一封油面的高压油液压力相等。所述内均压槽还可以起到避免涡流出现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支撑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油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密封槽及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支撑台和被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支撑台的透视图。
1第一密封槽;2第二密封槽;3外均压槽;4进油槽;5导流槽;6外封油面;7内均压槽;8内封油面;9进油孔;10节流面;11回油孔;12第一密封圈;13第二密封圈;14支撑台;15被支撑件;16进油管道;17出油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55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