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5090.4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9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魏江州;张小平;孙帮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市桂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韦锦捷 |
地址: | 5302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膜内 循环 生物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水污染治理的重点之一就是建制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因此中、小规模的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具有规模较小、地域分散、运行管理人才和资金相对缺乏的特点,如果完全套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吨水处理能耗高、运行管理不便等问题;如需达到更严格的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单元。
现行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利用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用于中、小规模的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出水可以达到一级A标;但是单纯的膜-生物反应器除了需要维持生物处理所需的充氧曝气量外,还需要对膜进行连续空气冲洗,总曝气量同常规的生物处理相比,大约增加50%,具有较高的能耗;同时污泥浓度较大,跨膜压差较高,膜的通量、工作周期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增加了膜投资和维护成本;剩余污泥产量相对较大,增加了污泥处理的难度。这些缺陷严重阻碍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乡镇生活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降低单纯的膜-生物反应器的能耗,减少剩余污泥,降低悬浮污泥浓度和跨膜压差,减少膜通量的下降幅度,延长膜工作周期和使用寿命,从而降低系统的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将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分隔为填料生物膜反应区和微滤膜过滤区,所述的填料生物膜反应区设有生物膜填料和布水装置,微滤膜过滤区安装有浸入式微滤膜组件和集水装置;填料生物膜反应区和微滤膜过滤区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分别通过第二进气电动阀和第一进气电动阀与气泵连接并能够形成曝气气流;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中设有水位浮球开关;所述的浸入式微滤膜组件的输出端通过集水装置连接自吸泵。
所述的生物膜填料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所用的生物膜填料。
所述的浸入式微滤膜组件采用浸入式膜-生物反应器组件,浸入式微滤膜组件的微滤膜材质采用改性聚丙烯、聚偏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平均膜孔径为0.1~0.2微米。
与单纯的膜-生物反应器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时,充氧能耗降低约50%;剩余污泥非常少,无需专门的污泥处理设施;系统的悬浮污泥浓度降低80-90%,跨膜压差降低,膜通量下降幅度减少,膜工作周期和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从而降低系统的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本实用新型对于排放要求较高或需要回用的中、小型规模低浓度废水处理项目,具有一定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1、生物膜填料;121、第一曝气装置;122、第二曝气装置;13、导流板;14、浸入式微滤膜组件;15、集水装置;16、布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所述的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通过布水装置16与低浓度有机污水的集水池连接;所述的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设有导流板13,导流板13将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分隔为填料生物膜反应区和微滤膜过滤区,所述的填料生物膜反应区设有生物膜填料11和布水装置16,微滤膜过滤区安装有浸入式微滤膜组件14和集水装置15;填料生物膜反应区和微滤膜过滤区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曝气装置121和第二曝气装置122,第一曝气装置121和第二曝气装置122分别通过第二进气电动阀和第一进气电动阀与气泵连接并能够形成曝气气流;低浓度有机废水通过曝气气流的作用能够在填料生物膜反应区和微滤膜过滤区之间形成内循环;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中设有水位浮球开关。所述的浸入式微滤膜组件14的输出端连接自吸泵。
图2所示的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是在图1的基础上将两个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连接起来。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案例1:生活废水处理实例
处理水量:100m3/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市桂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宁市桂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50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称重的书包
- 下一篇:包带强度高、防水的吸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