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九孔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5000.1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1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文正 |
主分类号: | G10D7/00 | 分类号: | G10D7/00;G10D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吴辉辉;单燕君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九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九孔箫。
背景技术
箫的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现代大多使用的是八孔箫。
目前的现代八孔箫由于结构原因,存在着一些问题。八孔箫背孔音符演奏4这个音,其音色发飘发暗(因为是从背面发音),目前的八孔箫按正常指法演奏的高音4是偏高的。八孔箫3音的颤音是靠后面大拇指颤动的,大拇指最不灵活,这个颤音不管怎么练习,都做不到自如演奏。八孔箫的上把位音和4音的转换难度比较大,起落手指也比较多,阻碍演奏速度。传统洞箫全按5这个音是没有滑音的,这也是一个缺陷。传统洞箫因为同时起落的手指很多导致上把音和5音的快速运指难度比较大。传统洞箫的音符升5是要开第一孔半孔(其他音孔按)的,音准控制比较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九孔箫。这种九孔箫在保持中国传统箫优点的基础上,更具有科学性,演奏更加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九孔箫,包括管状的箫管,所述箫管上共设有九个音孔。
作为优选,所述箫管设有八个前音孔和一个后音孔。
作为优选,所述箫管前部包括上音孔区和下音孔区,上音孔区设有四个音孔,下音孔区设有四个音孔。
作为优选,所述上音孔区上部的三个音孔设于正前方且处于同一轴线,上音孔区最下部的音孔位于前三个音孔所在轴线的左侧。
最下部的音孔的高度与目前八孔箫的高度相通,但是其开口位置不同,该音孔的开口朝向左。
作为优选,所述下音孔区上部的三个音孔设于正前方且处于同一轴线,最下部的音孔位于前三个音孔所在轴线的右侧。
下音孔区的四个孔与目前八孔箫的设置是一样的。
作为优选,所述后音孔的位置高于最高位的前音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保证了传统箫的音色不变,演奏技法不变,演奏功能不变;
2、八孔箫背孔音符演奏4这个音,其音色发飘发暗(因为是从背面发音),是目前箫的一个缺陷,我把背面孔移到了正面,这样,这个音就和其他音的音色统一了;
3、目前的八孔箫按正常指法演奏的高音4是偏高的,这是一个缺陷,我改良后移到了正面而且靠下2毫米,高音4音准非常好,而且其他音音准不影响;
4、八孔箫3音的颤音是靠后面大拇指颤动的,大拇指最不灵活,这个颤音不管怎么练习,都做不到自如演奏,我改良后把背面孔移到了正面,这个颤音改成了食指颤动,那就非常方便了;
5、八孔箫的上把位音和4音的转换难度比较大,起落手指也比较多,阻碍的演奏速度,我改良后把背孔移到了正面而且朝下移动2毫米,4的指法变的非常简单,上把位音符和4的音符转换变的很简单灵活,演奏更加方便;
6、背面加开了5音这个孔,平时演奏没有用上这个音时候可以按着不动,这样和传统箫的演奏方法一样,不会增加演奏难度;
7、增加的背面5音这个孔,改良后的九孔箫就有两个5音了,背面孔发音的5音其音色暗淡,正常5音音色明亮,这样就有两个音色不同的5音,使得更有音乐表现力了,正如二胡内弦的5和外弦的5音色不一样,不同场合应用不一样;
8、传统洞箫全按5这个音是没有滑音的,这也是一个缺陷,但改良后,背孔5音是可以做滑音的,这个技巧得到了改进;
9、传统洞箫上把音和5音的快速运指难度比较大,因为同时起落的手指很多,而背孔5出现后,快速运指就变的很简单了,因为只要松开背孔就可以了;
10、传统洞箫5这个音符是要开第一孔半孔(其他音孔按)的,音准控制比较难,改良后指需开背面孔(其他音孔按)就可以了,而且音很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上音区与目前的八孔箫的结构对比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与目前的八孔箫的结构对比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箫管,2音孔,3前音孔,4后音孔,5上音孔区,6下音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文正,未经谢文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5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遥操作机器人力反馈控制系统
- 下一篇:半悬浮式原声吉他桥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