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滤网组件的电阻点焊电极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1289.X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3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郑欣;陈健;宋健;王振明;李宏宇;李佳;邸玉良;关成龙;李明明;梁福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1;B23K35/04;B23K35/22;B23K101/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网 组件 电阻 点焊 电极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焊电极工装,尤其是一种滤网组件的电阻点焊电极工装。
背景技术
某滤网组件为圆柱状,是将滤网包覆在两接头中间,并采用储能点焊方法连接而成,在以往的生产中所用储能点焊电极为手握的“笔式”结构,电极端头的点焊接触面直径一般仅为φ1mm左右。操作者手握两个电极在滤网接头处点焊一周。为达到使用要求,要求焊接后无脱焊和未焊合等缺陷,因此一般需要点焊15-20次,才能将圆周焊缝封闭,操作比较费时费力。而且,由于传统“笔式”电极的接触面较小,故焊点直径小。如果焊点间距较大,很容易出现未焊合缺陷;如果焊点间距过小,会存在重复点焊现象,导致生产效率明显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传统的“笔式”储能点焊电极进行下述改进,实现接头处一周焊缝的良好连接,而且滤网无脱焊和未熔合缺陷,使点焊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滤网组件的电阻点焊电极工装通过上电极臂和下电极臂固定在点焊设备上,分为上、下两个电极,两电极的端部设置有内凹的弧线曲面,上电极的弧线曲面的曲率小于滤网组件的曲率,下电极的弧线曲面的曲率小于上电极的弧线曲面的曲率,所述的电极材料为铬铜或铬锆铜合金。
在储能点焊生产过程中,将滤网组件放置在下电极的弧线处,通过上下电极的通电、加压实现滤网和接头的焊接。其中下电极兼顾支持和焊接作用,上电极由于点焊施压过程产生塑性变形,与零件的外形型面产生部分重合,发挥焊接的作用,形成一定长度的焊缝;点焊一次后,旋转该滤网组件,重复上述步骤2-3次,即可实现周向焊缝的储能点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上、下电极固定在储能点焊设备上,取代了手工操作。上、下电极带有弧线形结构,弧线曲率均比零件外形曲率要小,可以实现焊接面的良好贴合,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为保证电极的使用寿命,该点焊电极材料为铬铜或铬锆铜合金常用材料制作而成,耐磨性较好,使用寿命高。通过对电极的改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滤网组件的电阻点焊电极工装通过上电极臂3和下电极臂4固定在点焊设备5上,分为上、下两个电极,两个电极的端部设置有内凹的弧线曲面,上电极1的弧线曲面的曲率小于滤网组件6的曲率,下电极2的弧线曲面的曲率小于上电极1的弧线曲面的曲率,所述的电极材料为铬铜或铬锆铜合金。
使用时,操作者手持滤网组件,放置在下电极2处。通过脚踏板控制开关,控制上电极1闭合,完成一次点焊,滤网7即点焊在滤网接头8上。上电极1抬起后,旋转滤网组件6,重复上述动作2-3次,即可完成一个滤网组件一周焊缝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1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可靠的焊接装置
- 下一篇:切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