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DC电源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0115.1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5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琳;何颖;李彩莲;袁中菊;高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琳;何颖;李彩莲;袁中菊;高维 |
主分类号: | H01R13/10 | 分类号: | H01R13/10;H01R13/46;H01R13/4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胡清方;彭友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c 电源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DC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DC电源插座常用于电子产品的供电或充电接口,一般与直流电源适配器的输出插头相配合,由电源适配器将220V交流电降压整流后输出,通过电子产品上的DC电源插座给电子产品供电或充电。现有的DC电源插座主要由主体、插针、平片、弯片及弹片组成,插针与平片和弯片相固定,平片、弯片和弹片的一端伸出在基座外,通过安平片、弯片和弹片直接固定在电路板上。这种DC电源插座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结构复杂,生产工序多,生产成本高,并且分别通过铆接来安装插针和弹片,这样就会在通电的瞬间产生火花,而且在插头多次插拔后,易造成插针和弹片的铆接位置松动,接触不良;2.当DC电源插座中的插针、平片、弯片或/和弹片损坏时,如果想对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则很不方便,一般都是直接将损坏DC电源插座用没有损坏的DC电源插座换掉,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散热效率低,通过大于5A的电流,或长时间使用DC电源插座时,DC电源插座会迅速升温并发烫,损坏与其连接的电器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工序少、生产成本低、有效规避铆接结构在通电瞬间产生火花、维修方便和散热效率高的DC电源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DC电源插座,包括插座主体,还包括中心针和弹片端子,在所述插座主体中设有插孔和内部与所述插孔相通的弹片固定腔,所述中心针的前端设置在所述插孔中,所述中心针的后端穿过所述插座主体上的穿孔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的外部,所述弹片端子的前端设置在所述弹片固定腔中,所述弹片端子的后端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的外部,所述弹片端子前端的弹性部靠近所述中心针。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负极接触片,所述负极接触片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的插接端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负极接触片包括固定部、固定孔和接触卡和片,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插座主体上,所述固定孔对应所述插孔,所述接触卡和片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孔连接,所述接触卡和片的另一端向所述插孔的内部倾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的外部,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负极接触片接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固定结构,在所述插座主体上设有固定插槽或固定插孔,在所述中心针对应所述固定插槽或所述固定插孔的位置上设有卡和结构,所述固定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插槽或所述固定插孔与所述卡和结构配合,将所述中心针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插座主体中。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固定结构是固定片或者固定柱。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卡和结构是卡槽、卡孔或者卡和凸起。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固定插槽或所述固定插孔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对应所述穿孔的位置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弹片端子和所述中心针分别采用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中心针和弹片端子,在安装中心针和弹片端子时,只需要将中心针插入到插孔和穿孔中,将弹片端子插入到弹片固定腔中即可,并且弹片端子和中心针分别采用一体结构,通过大于5A的电流,或长时间使用DC电源插座时,能有效地规避铆接结构在通电瞬间产生火花和接触不良,并且使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外壳、插孔和弹片固定腔进行散热,防止损坏与其连接的电器设备;而且还采用了负极接触片,负极接触片不仅可以连接负极,还可以进一步固定插接在DC电源插座中的插头;并且通过固定结构将中心针可拆卸地安装在插座主体中,当中心针或/和弹片端子损坏时,只需要将损坏的中心针或/和弹片端子换掉即可,不需要将整个DC电源插座换掉,节约了资源,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工序少、生产成本低、维修方便、方便插接、不会松动、维修方便和散热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种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一种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插座主体;11.插孔;12.穿孔;13.弹片固定腔;14.固定插槽;2.中心针;21.卡和结构;3.弹片端子;4.负极接触片;41.固定部;42.固定孔;43.接触卡和片;5.金属外壳;6.固定结构;100.焊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琳;何颖;李彩莲;袁中菊;高维,未经陈琳;何颖;李彩莲;袁中菊;高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0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