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热药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4515.1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0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官木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官木喜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F7/03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发热药贴。
背景技术
贴膏为一种常见外用药,虽然使用方便,但由于受透皮效果影响较大,使用时吸收效果往往欠佳,为此曾提出过以下技术方案,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0469339C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使用时可以化学发热剂维持温热状态的热药贴由化学发热体和附着于发热体表面的药剂层组成。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药物吸收,是对一般药贴的改进,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但由于其设计缺陷,制备过程较为不便,且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药贴,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发热药贴包括基层、中药袋、发热袋,基层正面设有胶黏层,其技术要点是:所述透气层设置在基层中部,透气层厚度与基层相同;胶黏层设置在透气层周围,胶黏层上设有覆膜I;透气层背面设有发热袋,透气层正面依次设有中药袋、透皮层;透气层外缘小于中药袋和发热袋,中药袋和发热袋通过棉线缝合在基层两侧。
所述透气层为纱布。
所述基层或覆膜I或覆膜II为无纺布。
中药袋和发热袋通过棉线缝合在基层两侧,通过逐层叠加后用棉线缝合中药袋和发热袋的一条边,制备方便快捷,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发热袋位于整个药贴的后部,可实现最佳的热敷效果。透皮层紧贴皮肤表面利于透皮剂的完全释放,同时透皮层厚度较薄,不影响中药袋中药物成分的释放。覆膜I覆盖于胶黏层表面,覆膜II覆盖整个药贴,避免非使用状态下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药贴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非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药贴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覆膜I、2透气层、3中药袋、4透皮层、5缝合线、6胶黏层、7覆膜II、8发热袋、9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该发热药贴呈T形,包括基层9、中药袋3、发热袋8,透气层2设置在基层中部,基层9正面设有胶黏层6,胶黏层6以透气层为中心交叉分布,透气层2厚度与基层9相同。透气层2由纱布制成,基层9由无纺布制成。胶黏层6设置在透气层2周围,胶黏层6上设有覆膜I1。透气层2背面设有发热袋8,透气层2正面依次设有中药袋3、透皮层4。中药袋内的成分根据具体用途自由更换,透皮层可涂覆于中药袋表面或单独设置。透气层2外缘小于中药袋3和发热袋8,中药袋3和发热袋8通过缝合线9(如棉线)缝合在基层9两侧,药贴整体表面覆盖覆膜II7,覆膜II7也可采用缝合的方法固定在基层上。覆膜I和II1和7采用与基层相同的无纺布。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该发热药贴还可制作成梅花状,其层结构与实施例相同,中药袋为原形,缝合线5沿中药袋外缘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官木喜,未经官木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45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工位复合针头
- 下一篇:全麻患者用嘴唇湿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