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跨幕墙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10176.1 | 申请日: | 2015-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6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 发明(设计)人: | 方健;张开永;胡会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装(池州)产业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英智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1 | 代理人: | 李天志 |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幕墙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幕墙支撑结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长跨或超长跨幕墙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幕墙,特别是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它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造型简洁、豪华、现代感强,还能反映周围的景色,是现代高层建筑的显著特征。玻璃幕墙将墙与窗合二为一,大大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具有自重轻、装饰性强、便于安装施工等优点。通常,玻璃幕墙包括立柱、横梁和玻璃面板,玻璃面板通过附框安装于由立柱与横梁搭建的框架结构上。
在高层建筑中,除标准层之外,常还有1~2层的高层(层高超出标准层20%以内)或超高层(层高超出标准层20%以上)。因此,在多、高层幕墙设计中,也会有长跨或超长跨出现。相应地,所谓“长跨”是指超出标准层20%以内的跨度,而“超长跨”是指超出标准层20%以上的跨度。
为满足承载力和挠度方面的要求,通常的解决方法是:(1)换立柱型材;(2)仍用原立柱型材,但减少弯矩和挠度;或者两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其中,方法(1)更为常用,因为其适用情况较普遍。但即使是采用方法(1),即更换立柱型材,也通常希望型材的差异尽量小,以便于立柱之间对接。
方法(2)的适用是有条件的,但业主、施工人员和设计师更加偏爱。目前,幕墙结构已采用双跨梁结构或多跨铰接梁结构,明显比简支梁减少了最大弯矩和最大挠度。然而,在某些长跨或超长跨的幕墙结构中,采用双跨梁或多跨铰接梁结构仍难以满足承载力和挠度的要求,此时就需要研发更为有效的幕墙支撑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长跨或超长跨的幕墙支撑结构。与通常的双跨梁和多跨铰接梁结构相比,该结构可以明显地减少最大弯矩和最大挠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跨幕墙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立柱7、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2、第三支座3、第四支座4、第五支座5和第六支座6,所述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2、第三支座3、第四支座4、第五支座5和第六支座6从上至下顺次设置在所述立柱7上,并通过预埋件固定在墙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2、第四支座4和第六支座6为铰支座,所述第三支座3和第五支座5为连续支座,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支座1与第三支座3之间的距离d为4.5m≤d≤6.4m。第一支座与第三支座之间的距离d即为长跨或超长跨的跨度。如果基于标准层为4.5m计算,“长跨”是指超出标准层20%以内的跨度,即4.5m至5.4m(4.5m×120%),“超长跨”是指超出标准层20%以上的跨度,即5.4m(4.5m×120%)以上,通常不超过6.4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座1与第三支座3之间的距离d为4.5m≤d≤5.4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立柱7为120mm×70mm×4mm×3mm规格的铝合金立柱。具体而言,立柱截面的长边(120mm)的厚度为3mm,短边(70mm)的厚度为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座1与第三支座3之间的距离d为5.4m≤d≤6.4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立柱7为160mm×70mm×4mm×3mm规格的铝合金立柱。具体而言,立柱截面的长边(120mm)的厚度为3mm,短边(70mm)的厚度为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座1与第二支座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支座3与第四支座4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第五支座5和第六支座6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5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立柱7内侧到墙面的距离为10~50mm。幕墙施工图通常将立柱内侧到墙面的距离标注为30~50mm。在有长跨或超长跨时,应将标准层立柱内侧到墙面的距离标注为50mm,以确保长跨或超长跨处的立柱内侧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m。例如,标准层4.5m高,超高层6.4米高,超高层立柱比标准层立柱宽出40mm,在标准层,立柱内侧距离墙面50mm。而在超高层处,立柱内侧距离墙面只有10mm。同时,为进一步确保该10mm或更大的距离,还需要铲平墙面上的凸起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立柱7内侧到墙面的距离为10~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装(池州)产业园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装(池州)产业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0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