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网笼式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8829.2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8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王莹;赵湘;徐静;钱杨;代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任月娜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笼式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笼式生态浮床,属于生态浮床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水体污染或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等。利用浮床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得到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由此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降低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同时人工营造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修复水生态系统,达到自然生态的平衡。生态浮床无需专业的机械设备以及化学药剂的投入,可以大量的节省费用开支,减少动力、能源和日常维修管理费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约能源、运行性能稳定、日常维护简单等优点。又有类似湿地功能和景观作用,而与建设和维护同等面积湿地相比,费用低廉,工程简便。因此,生态浮床在全国各地广泛用于城市湿地建设。现有的生态浮床上设置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篮筐,且篮筐与生态浮床分离,使用时组合繁琐,安装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态浮床上设置用于种植植物的篮筐安装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紧凑的网笼式生态浮床。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网笼式生态浮床,包括笼架本体,所述笼架本体的外侧包裹有网衣,所述笼架本体侧面的网衣上设置有装填口,所述装填口用于向笼架本体中填充悬浮填料,所述笼架本体内部设置有若干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上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固定孔的下端与笼架本体上的网衣相连,所述固定孔的四周采用网衣包围成筒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由网衣包围呈圆锥状。
进一步的,所述笼架本体采用镀锌钢丝制成,所述笼架本体为圆柱形、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网衣的孔径大小为1~2c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紧凑,材料易得成本较低,施工操作简便,易造景,安装方便,水生植物种植于固定孔中,利用网衣和水生植物根须之间的牵扯固定在网笼内,在网笼内装填的悬浮球的浮力作用下浮于在水体表层,且球形悬浮填料有助于水生植物的固定和增强生态浮床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广泛应用于水体修复工程项目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笼架本体1、网衣2、装填口3、固定孔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网笼式生态浮床,包括笼架本体1,笼架本体1采用镀锌钢丝制成,笼架本体1为圆柱形、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笼架本体1的外侧包裹有网衣,网衣2的孔径大小为1~2cm,笼架本体1侧面的网衣上设置有装填口3,装填口3用于向笼架本体1中填充悬浮填料,笼架本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固定孔4,固定孔4由网衣2包围呈圆锥状,固定孔4的上端为开放式与外界连通,固定孔4的下端与笼架本体1上的网衣相连,固定孔4的四周采用网衣2包围。
使用方法:将笼架本体1固定在需要处理的水体污染区域或湿地中,由装填口向笼架本体1内部填充悬浮填料,在固定孔4中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利用网衣2和根须之间的牵扯固定在笼架本体1内,笼架本体1内部填充的悬浮球通过浮力作用浮于在水体表层,且球形悬浮填料有助于水生植物的固定和增强生态浮床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8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