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3904.6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8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拜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W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王光辉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楼宇或建筑集群的门禁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比以往更加集中地聚集在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物集群内。为了实现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物集群的出入管理,现有技术中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无线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或者实现自动停车收费管理。
尽管RFID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是随着也具有很多不便之处。以住宅小区门禁系统为例,开车的业主需要在门前停车,并主动伸手刷RFID卡,进而路障打开得以通过。门禁系统在设计时为了放置误操作,将射频作用距离设置得非常短,只有靠近接收器时才能读取信号。如果驾驶员停靠位置不恰当,只能反复调整车身位置或者下车去操作。因此RFID卡操作的不便利既会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拥堵,也容易造成碰撞事故。
与此同时,RFID还具有一门一卡的特点,用户在进入建筑物时使用第一张卡,需要上电梯时使用第二张卡,进入家庭/公司门时需要第三张卡。因此必须随身同时携带多张卡,又会对用户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Beacon通讯手段的智能门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信号基站,该信号基站发送一广播信号;一服务器,该服务器接收一请求信息,并根据该请求信息发送一数字证书;一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一网络通讯单元以及一蓝牙通讯单元,该移动终端接收该广播信号生成该请求信息;该网络通讯单元将该请求信息发送至该服务器,并接收该数字证书,该蓝牙通讯单元用于发送该数字证书;一蓝牙控制器,该蓝牙控制器用于根据该数字证书控制一设备单元开启或关闭。
为了实现更好的技术效果,该信号基站为一Beacon信号基站,该广播信号为该Beacon信号基站的基站号。该请求信息包括该基站号以及该移动终端的用户号。该请求信息还包括一用户输入的验证码。该服务器根据该用户号生成不同权限的数字证书。该验证码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密码、指纹信息、虹膜信息、声音信息或手势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第一、该智能门禁系统完全实现了无需人的主动操作,即可完成身份验证-开门动作;
第二、该智能门禁系统可以一个智能终端控制多个门禁,无需随身携带多个识别标签。
附图说明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门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门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开启/关闭的门禁系统及控制方法。该门禁系统及控制方法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就可以实现多个门禁的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一信号基站,该信号基站发送一广播信号;一服务器,该服务器接收一请求信息,并根据该请求信息发送一数字证书;一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一网络通讯单元以及一蓝牙通讯单元,该移动终端接收该广播信号生成该请求信息;该网络通讯单元将该请求信息发送至该服务器,并接收该数字证书,该蓝牙通讯单元用于发送该数字证书;一蓝牙控制器,该蓝牙控制器用于根据该数字证书控制一设备单元开启或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拜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拜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3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