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针灸针消毒涂药的双层套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3670.5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3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纪建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建丽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L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针灸 消毒 双层 套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针灸针消毒涂药的双层套筒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针一般为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为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但是,目前的针灸针大都在用完后,采用集中消毒处理,然后放置待下次使用,而放置期间针灸针容易粘附外界污染物,而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在针灸针上涂抹具有特殊功效的药物进行针灸,可起到更加的效果,但是目前尚未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针灸针专用涂药装置出现,而给针灸操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公告号为CN204293550U的一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简单的针对针灸针的消毒、涂药装置,其采用了分置多块海绵的结构,不同海绵分别吸收消毒液、药液后,在针灸针抽拉的过程中一次完成消毒、涂药作业,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但由于针灸针的针体纤细,针体在海绵中的一次抽拉过程,完全无法达到海绵中的药液浸润针体全身的目的,消毒效果不好,能涂敷到针体上的药液也极少(微痕量),起不到消毒、涂药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可以用来给针灸针消毒,也可以往针灸针上涂药的双层套筒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针灸针消毒涂药的双层套筒装置,包括L型底座、外储液筒、内储液筒和压板,所述L型底座的直边与外储液筒的筒壁接合,L型底座上安装有多块立板,立板一端与L型底座的折边接合,另一端与外储液筒的筒壁接合,每两块立板为一组,两块立板之间设置有吸水海绵,吸水海绵对应的外储液筒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渗液孔,立板的上侧边开设有多个槽口,所述内储液筒安装在外储液筒内,内储液筒与外储液筒同轴并可绕轴心线转动,内储液筒伸出外储液筒的部位上通过空心臂连接一压板,压板为空腔结构,压板宽度小于L型底座的内侧宽度,空心臂与内储液筒连通,所述压板下端面上设有海绵压片,压板与海绵压片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多个透液孔,外储液筒、内储液筒的侧边上均设置有带胶塞的注液口。L型底座起到承托立板的作用,外储液筒内的药液通过渗液孔渗透至吸水海绵,内储液筒内的药液经空心臂流入压板,再经透液孔渗透至海绵压片,针灸针放置到立板上的槽口内,合上压板后向后抽拉,即可实现对针灸针的消毒、或涂药作业。
所述立板的高度小于内储液筒的半径,所述吸水海绵的上端面高出槽口的底边。立板高度小于内储液筒的半径,使得压板在绕内储液筒旋转时,其外侧边落于L型底座折边的内侧,实现与立板上端面、吸水海绵上端面压紧接合,吸水海绵高出槽口的底边,使得架在槽口处的针灸针能与吸水海绵稳定接触。
所述外储液筒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双层夹壁空心结构,其内夹层的外壁与内储液筒的外壁光滑接触。外储液筒优选为双层夹壁空心结构,目的是避免采用单壁空腔结构时,加工误差可能导致的内储液筒外壁与外储液筒接合处的密封问题渗露药液。
所述内储液筒的内腔为半闭合结构腔,其背向海绵垫片的一半为空腔,另一半为封闭空间。采用半空腔结构,使内储液筒的药液仅当压板旋转至一定的水平程度时才流入压板内腔。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内外储液筒分储不同的药液,避免药液之间互相污染,可用于针灸针的消毒,也可用于对针灸针涂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立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立板与吸水海绵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建丽,未经纪建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36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