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动的非晶电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2509.6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9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文志良;文江;增晓东;赖亮;梁伟前;杨娟;王丹;曾斌;张文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6 | 分类号: | H01F27/06;H01F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松元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电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尤其地涉及一种抗震动的非晶电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感器通常采用绕制之后将引出线配到底板上的引脚的方式,但是引脚和外围电路板的连接往往不够稳定。比如电感器设置在汽车音响中,由于汽车的颠簸,电感器往往会自动脱落电路板,极大的影响汽车音响工作可靠性。而且,对于汽车音响中的电感,由于汽车存在各种电子器件的电磁干扰,特别是电子设备逐渐趋向小型化,多个电子元件紧密的靠挤在一起,更容易发生电磁干扰问题,而该电子设备产生产生过量的电磁干扰会干扰到其他周围的的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或者与其他电子装置产生相互干扰。在电子设备中,经常用到电感器,它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抗干扰元件,对于高频噪声有很好的屏蔽作用,可以抗干扰滤波、储能等。并且现有的电感器通常采用铁氧体和铁粉芯等作为磁芯,对于某些电路效果不是太好,且体积偏大。随着现在电源大功率、高频化、低功耗的发展,之前的铁氧体磁性材料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要求。即,现有技术中的电感器对传导干扰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且在电流强干扰的场合容易饱和、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场合中性能稳定性并不是太好,并且变化非线性,容易出现问题。频率特性比较平滑,无法满足不同波段的滤波要求,并且阻抗值很难做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抗震动的非晶电感,其能够非常稳定地和外围电路板契合连接,提高电路工作的稳定性。而且,其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高初始导磁率以及居里温度高等优点,其能优异地抑制电磁干扰。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震动的非晶电感,包括电感本体和底座,所述电感本体设置在底座上,尤其地,所述电感本体包括磁环和绕组,绕组绕制在磁环外壁;所述底座具有容纳电感本体的承托部,承托部两边均开设通孔,绕组的两个引出端分别通过通孔和外围电路板连接;所述底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呈圆弧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弧高和磁环外径的长度比例为1∶8,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和磁环的外轮廓贴合;所述底座的底部第一边和第二边均具有卡合在外围电路板的凸起,凸起具有光滑的曲面。
进一步,所述电感本体通过粘结剂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底槽。
进一步,所述磁环采用铁基纳米晶合金材料制成的。
进一步,所述磁环为圆环形磁芯、方环形磁芯或椭圆环形磁芯中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底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弧高和磁环外径的长度比例设计为1∶8,而且,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呈圆弧状,底座能够保证电感本体处于颠簸状态时,电感本体不会震动。并且,底座的底部第一边和第二边具有卡合在外围电路板的凸起,其能将底座稳固地卡合在外围电路板上,更进一步,凸起具有光滑的曲面,相对于将凸起设计成矩形面,光滑曲面使工人安装电感到外围电路板时,更加容易将电感卡合在外围电路板上,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非晶电感结构正视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非晶电感结构左视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非晶电感结构仰视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的底座结构正视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的底座结构俯视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的凸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为了方便说明并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说明所使用的方位词均以附图所展示的方位为准。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非晶电感包括电感本体10和底座11,电感本体10通过粘结剂设置在底座11上。电感本体10包括磁环101和绕组102,绕组102绕制在磁环101外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点,磁环101采用铁基纳米晶合金材料制成的,而且,磁环101可以为圆环形磁芯、方环形磁芯或椭圆环形磁芯中任意一种。采用铁基纳米晶合金、锰锌铁氧体和坡莫合金特性参数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共模扼流圈采用由铁基纳米晶合金制成的磁芯,其具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2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的绕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埋型干式节能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