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金属锯带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1838.9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2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申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65/00 | 分类号: | B23D6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50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金属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双金属锯带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金属锯带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双金属锯带是将两种不同特征的钢材(特种合金弹簧钢带和高速钢丝)通过电子束真空熔焊(或激光熔焊)—退火—精轧—调平校直—铣齿—分齿及淬火回火处理等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
双金属锯带具有柔韧性好、抗疲劳性强、能承受巨大张力,齿部韧度高等诸多机械性能优点,使其无论在切割效率、节能环保、降低料耗及加工精度等方面均较传统的圆盘锯和弓形往复锯存在明显优势。与传统的弓形往复锯和圆盘锯相比,其不仅具有切削精度及工作效率能提高数倍、显著降低材料及用电损耗,节能、高效、优质等特点,还解决了传统圆盘锯、弓形往复锯无法锯切大截面工件的难题,被誉为“切削工艺技术革命”。
申请人根据双金属锯带的生产工艺设计了一条生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锯带生产系统,该系统用于对铣齿后的双金属锯带进行处理。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锯带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沿双金属锯带的给进方向依次设置的放料结构1、放料姿态矫正结构2、淬火装置3、预回火装置6、冷却与矫正装置7、前回转结构13、箱式回火炉15、后回转结构17、干式喷砂装置18、涂防锈油结构19、挤干装置20、烘干装置21、收料姿态矫正结构24和收料结构25。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淬火装置3与预回火装置6之间依次设有过度输送结构4和第一牵引装置5,所述过度输送结构4将双金属锯带弯折两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冷却与矫正装置7与前回转结构13之间依次设有第二牵引装置8、第一张力阻尼器10、两转角输送装置11和第二张力阻尼器12。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角输送装置11包括立柱和设于立柱上的至少一个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沿纵向固定于立柱上的纵向固定杆、上部套设于纵向固定杆上的调整块、沿横向插设于调整块下部的横向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转动设于横向支撑杆一端的转盘、设于横向支撑杆另一端的限位结构和设于横向支撑杆中部的防止转盘摆动的防摆动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于立柱上,所述防摆动结构位于转盘边缘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牵引装置8与第一张力阻尼器10之间设有第一位置调整装置9,所述第一位置调整装置9用于将多条并排设置的双金属锯带调整在一竖直面上;所述烘干装置21与收料姿态矫正结构24之间设有第二位置调整装置22,所述第二位置调整装置22用于将位于一竖直面上的多条双金属锯带调整为水平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位置调整装置22与收料姿态矫正结构24之间设有第三牵引装置23。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回转结构13与箱式回火炉15之间设有前表面处理结构14,所述后回转结构17与箱式回火炉15之间设有后表面处理结构16,所述前表面处理结构14和后表面处理结构16均包括支架和支架上设置的七组表面处理单元,每组表面处理单元对应一次折返的双金属锯带,所述表面处理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支架上的两固定杆和固定杆上的至少一铜柱,两固定杆上对应的两铜柱的圆周面分别与一次折返的双金属锯带的两侧面接触。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回转结构13包括前回转架和转动设置在前回转架上的第一前回转轮、第二前回转轮与第三前回转轮,所述第一前回转轮、第二前回转轮和第三前回转轮呈等腰三角形布置;所述后回转结构17包括后回转架和转动设置在后回转架上的第一后回转轮、第二后回转轮、第三后回转轮和第四后回转轮,所述第一后回转轮、第二后回转轮、第三后回转轮和第四后回转轮呈等腰梯形布置;双金属锯带依次绕过第一后回转轮、第一前回转轮、第二后回转轮、第二前回转轮、第三后回转轮、第三前回转轮和第四后回转轮。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挤干装置20包括支架和设于支架上的至少一个挤干单元,所述挤干单元包括水平杆、支撑块、压块、两立柱和两海绵辊,所述水平杆水平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压块与支撑块由外至内依次套设在水平杆上,所述压块的内侧与支撑块的外侧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凸榫和凹榫,所述压块与支撑块能拼接成一体,所述水平杆内侧设有限制支撑块转动的限位结构,所述支撑块和压块上侧均垂直设有一立柱,所述立柱上套设有海绵辊,两海绵辊形成对辊结构,所述压块外侧与水平杆外端之间设有用于将压块压在支撑块上的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申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申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18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