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7469.0 | 申请日: | 2015-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0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淑明;候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安贤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式 室内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数字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装修后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如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新房住户的人体健康,而市面上专门针对新装修房子的空气净化器很少,通常的做法是将新房通风,过一段时间洒水,放活性炭等措施,这样的做法起到了一定的除有害物质的效果,但是会经常忘了去新房,而导致除有害气体,除异味的效果达不到标准,最后匆匆入住,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字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箱体、储水箱、除甲醛喷雾剂箱、混合池、一组超声波雾化器、一组喷雾吹风器、PLC处理器和一甲醛检测器;储水箱、除甲醛喷雾剂箱和混合池分别位于箱体内,混合池的入口分别与储水箱和除甲醛喷雾剂箱的出口相通,一组超声波雾化器的入口分别与混合池的出口通过输送泵及连接管路相通,喷雾吹风器分别安装在超声波雾化器的出雾口处;喷雾吹风器的出风端连接分布风管,喷雾吹风器的进风端通过管路连接一流化反应器,该流化反应器呈圆筒状且其上下端开口,在流化反应器内设有多层具有透气孔的圆形流化反应板,在流化反应板上间隔分布有若干个环形槽,每个环形槽上设置有透气密封网;PLC处理器分别与一组超声波雾化器和一组喷雾吹风器电连接,PLC处理器包括由甲醛检测器及其连接线路构成的监测单元和与监测单元连接的主控单元;所述的主控单元由中央处理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网络通讯模块组成,主控单元连接有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上分别连接有维护用远程终端以及控制用可移动终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每个环形槽内装有用于杀菌的纳米级二氧化钛和纳米级二氧化锌。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除甲醛喷雾剂箱内储存的是AQ天然杀菌喷雾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远程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PC个人电脑,所述的可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主控单元上还连接有触摸屏和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PLC处理器可以实时监测房屋内的甲醛浓度情况并可以停工远程操作进行处理,通过控制一组超声波雾化器和一组喷雾吹风器工作,储水箱和除甲醛喷雾剂箱中的水和AQ天然杀菌喷雾剂在混合池中混合后进入到一组超声波雾化器中,一组超声波雾化器将混合溶液雾化,一组喷雾吹风器将雾化的溶液送向各个房间,达到无人值守、实时监控、远程操作的目的,而流化反应器的设置可以在促进甲醛吸附消除的同时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为人们的居所创造一个更好的空气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数字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箱体7、储水箱8、除甲醛喷雾剂箱10、混合池11、一组超声波雾化器1、一组喷雾吹风器12、PLC处理器9和一甲醛检测器;储水箱8、除甲醛喷雾剂箱10和混合池11分别位于箱体7内,混合池11的入口分别与储水箱8和除甲醛喷雾剂箱10的出口相通,一组超声波雾化器1的入口分别与混合池11的出口通过输送泵及连接管路相通,一组喷雾吹风器12分别安装在一组超声波雾化器1的出雾口处;喷雾吹风器12的出风端连接分布风管2,喷雾吹风器12的进风端通过管路连接一流化反应器4,该流化反应器4呈圆筒状且其上下端开口,在流化反应器4内设有多层具有透气孔的圆形流化反应板5,在流化反应板5上间隔分布有若干个环形槽6,每个环形槽上设置有透气密封网,在每个环形槽6内装有用于杀菌的纳米级二氧化钛和纳米级二氧化锌,其杀菌机理基于光催化机理,当抑菌层接触被光照射后产生点子空穴,与空气的水和氧结合生产经基自由基OH一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这两种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活性,能够与细菌内的有机物及其分泌的毒素作用,减少细菌的生命力,同时能攻克细菌的外层细胞,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从而杀灭细菌,并且采用纳米材料技术微小空隙和孔道结构,对于分子尺寸的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安贤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南安贤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7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