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抑菌除臭的空气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3652.3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5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郑香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香萍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53/76;A61L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臭 空气滤清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清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抑菌除臭的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空气滤清器,俗称花粉滤清器,汽车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过滤从外界进入车厢内部的空气使空气的洁净度提高,一般的过滤物质是指空气中所包含的杂质,微小颗粒物、花粉、细菌、工业废气和灰尘等,空气滤清器的效果是防止这类物质进入空调系统破坏空调系统,给车内乘用人员良好的空气环境,保护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还有就是防止玻璃雾化。目前市场上的空气滤清器大多是由一种特定的环保过滤材料经过加工折叠后做成,多为白色单层,其只能起到抑制灰尘和颗粒物进入的作用。而存留在空气中的大量细菌和臭味气体则会通过过滤材料进入空调内部,再重新释放到空气中,无法起到有效且全面的空气净化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菌除臭的空气滤清器。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抑菌除臭的空气滤清器,包括过滤面及设于其两侧的固定框,所述过滤面和各固定框之间使用热熔胶进行密封粘接,所述过滤面包括上下两层的无纺布层和夹置在上下两层的无纺布层之间的竹炭纤维层,所述上下两层的无纺布层和竹炭纤维层之间通过负离子胶层相粘合,所述竹炭纤维层上均布有透气孔,相邻负离子胶层与所述竹炭纤维层之间形成复数个空气隔腔,各个空气隔腔内填充有负离子颗粒,且所述上下两层的无纺布层上还均布有用于释放和传递负离子的通孔。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固定框为硬质无纺布。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负离子胶层是负离子驻极体聚氨酯胶层。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负离子颗粒的体积大小为所述空气隔腔的容积大小的1/4-1/3。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3-0.5mm。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竹炭纤维层上的透气孔与所述上下两层的无纺布层上的通孔相互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负离子胶层结构,通过有效释放和传递负离子胶层中的负离子来达到抑菌和除臭的目的,并且在相邻负离子胶层之间形成的空气隔腔,更有利于负离子胶层电解隔腔内的空气和水分,以释放出更多的负离子,且负离子胶层能持久释放负离子,使用时间长,不易水解和损坏,具有很强的耐用性,还具有负离子保健的效果,同时空气隔腔内设置的负离子颗粒能进一步释放更多的负离子,加强其负离子抑菌除臭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竹炭纤维的高吸附性,进一步加强了该空气滤清器的抑菌除臭效果,该空气滤清器各层次次序的特殊设计是经过反复试验得出的,不是简单的叠加,其使用时间长,不易水解和损坏,在抑制灰尘和颗粒物进入的同时,还能起到抗菌除臭的效果,能够有效且全面地净化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过滤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抑菌除臭的空气滤清器,包括过滤面1及设于其两侧的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为硬质无纺布,作为该滤清器具有良好强度的骨架,所述过滤面1和各固定框2之间使用热熔胶进行密封粘接,所述过滤面1包括上下两层的无纺布层3和夹置在上下两层的无纺布层3之间的竹炭纤维层4,所述上下两层的无纺布3层和竹炭纤维层4之间通过负离子胶层5相粘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胶层5采用负离子驻极体聚氨酯胶层,可持续有效地释放负离子,所述竹炭纤维层4上均布有透气孔6,且所述上下两层的无纺布层3上还均布有用于释放和传递负离子至滤清器表面的通孔7,所述通孔7的孔径为0.3-0.5mm,所述竹炭纤维层4上的透气孔6与所述上下两层的无纺布层3上的通孔7相互交错设置,相邻负离子胶层5与所述竹炭纤维层4之间形成复数个空气隔腔,各个空气隔腔内填充有负离子颗粒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颗粒8的体积大小为所述空气隔腔的容积大小的1/4-1/3,以便使其剩余有足够空间的空气隔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香萍,未经郑香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3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高温惰性气体中回收有机溶剂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层双卷边滤袋缝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