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返流式套管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2855.0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7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郭雪华;夏少青;曾小军;元少昀;杨良瑾;赵钢;高翔;李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陈庆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返流式 套管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返流式套管蒸发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及化工领域中,以蒸汽为介质的管壳式蒸发器应用非常普遍。现有技术中的管壳式蒸发器一般采用卧式放置,蒸汽存在于管程或者壳程。现有管壳式蒸发器的一个特点是,蒸汽在冷却后会发生相变,凝结液体不易于排出,并且换热管(若蒸汽存在于管程)的温度会沿管的轴向逐渐降低。由于凝液不易排出,设备的换热效率会降低。并且该类型的蒸发器无法实现壳程蒸汽的过热,即将壳程蒸发后的介质进一步加热。若卧式蒸发器倾斜布置,可部分解决冷凝液排出的问题,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若采用立式蒸发器,如图1所示,蒸汽通常存在于立式的换热管50内,蒸汽必须从换热管50的顶部进入,在自上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换热管50壁面的温度逐渐降低。此时蒸发器需制作成固定管板式,换热管50的壁面温度与壳程壳体11的壁面温度差值较大,不利于机械设计,并且换热管50不能抽出进行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发器,该蒸发器能够保证管壳程的之间不存在温差应力,同时能够实现对壳程介质的过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返流式套管蒸发器,包括壳体、位于该壳体内的上管板和下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以及管程进口和管程出口,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间隔设置以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自上而下布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其中,所述蒸发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上管板上的外管和固定在所述下管板上的内管,该内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上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面,并且该外管的上端封闭,下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均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管程进口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管程出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程进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所述壳程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下管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外管的下端与所述上管板的下表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外管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腔室的高度之比为0.5至0.9。
优选地,所述内管向上延伸至接近所述外管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上方的壳程壳体和位于下方的管程壳体,所述壳程壳体与管程壳体法兰连接,所述上管板设置在所述壳程壳体的法兰和管程壳体的法兰之间。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包括多个所述内管和多个所述外管,每个外管套设在对应的一个内管上。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包括多组所述内管和多个所述外管,每个外管套设在对应的一组内管上,每组内管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内管。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限制该内管中的气体向上流动的盖板,该盖板的下方形成有侧向通气口。
优选地,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内管的上端口,所述侧向通气口开设在所述内管管壁的靠近所述盖板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内管上设置有从该内管的上边缘向上延伸的多个支撑筋,该多个支撑筋沿所述内管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盖板支撑在所述多个支撑筋上,相邻两个支撑筋之间形成所述侧向通气口。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外壁上和/或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翅片。
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将凝结在该外管上的液体向下引导的导流凹槽。
优选地,所述导流凹槽形成为纵向槽或螺旋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中,高温蒸汽从管程进口进入第三腔室后,沿内管上升,在内管的顶部流出后折返,然后沿着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此时管程的蒸汽可以与壳程介质(第一腔室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并凝结成液体。这使得外管顶部的温度最高,自上而下温度逐渐降低,从而可以实现壳程介质在第一腔室的下部得到加热或蒸发,并在第一腔室的上部被进一步加热,即实现过热。并且,由于在管程的蒸汽返流过程中,蒸汽的流向与凝液的流向一致,有利于凝液向下排出,提高传热效果。此外,由于管程与壳程分开,使得管程与壳程之间不存在温差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立体管壳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2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