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2799.0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8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敏雄 |
主分类号: | A61M21/02 | 分类号: | A61M21/02;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放松 家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尤其涉及一种让使用者乘坐或倚躺在家俱时达到纾压助眠功效的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
背景技术
在现今一般大众生活忙碌又紧张,常会产生各种压力,因此纾压放松乃为现代人重视的课题。传统的纾压以人力按摩为最普遍,但人力按摩会因体力消耗而无法持续控制力道,而且采用人力的成本较高,因此,市面上发展出许多以机器装置来达到纾压效果的产品。
当人类倚躺在床上、乘坐在椅子上时身体肌肉是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因此,一般纾压装置会采取让使用者倚躺或乘坐的形式,再经过机械性的按摩达成纾压的效果,举凡按摩椅、按摩床垫等。
然而,按摩椅等纾压产品的力道仍是由机械经过固定的行程设定,力道与施力的位置也无法精微的调整,致使其纾压效果在某些使用者身上相当有效,但对某些使用者而言反而会感到不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具纾压效果的装置经过机械力进行按摩但无法精微的控制力道,以致于对部分使用者难以发挥效用的问题而提出的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家俱仅能提供机械力按摩而纾压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包含有:
一本体,所述本体包含有一供使用者乘坐或倚躺的承载区,以及多个设置在相对所述承载区另一侧的容置区,每一所述容置区设有多个基板;以及
一纾压装置,包含有多个分别设置在这些基板上的共振波产生模块,每一所述共振波产生模块分别包含一马达,一受所述马达驱动的转轴,一连动在所述转轴而震动且用在所述马达停止时复归所述转轴位置的弹簧,其中,所述弹簧具有一所述转轴受所述马达驱动时产生一共振波传导至所述承载区的震动状态。
上述的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其中更包含有一电性连接在所述纾压装置的生理状态检测装置,所述生理状态检测装置检测使用者的一生理回馈信号,并依据所述生理回馈信号产生一回馈控制信号,且每一所述共振波产生模块依据所述回馈控制信号启动或关闭所述马达。
上述的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其中所述本体包含有多个用以区隔这些容置区的隔板,且每一所述基板投影至所述承载区的位置界定一共振区域。
上述的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其中所述本体包含有多层涂设在这些容置区表面的电磁波屏蔽漆,且每一所述电磁波屏蔽漆表面铺设一隔音阻燃泡棉。
上述的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其中这些共振波产生模块呈列设置,且每一所述基板上设有两列互为背向设置的这些共振波产生模块。
上述的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其中每一所述弹簧包含有一固定在所述基板的固定端,以及一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作动端。
上述的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其中每一所述共振波产生模块包含有一连接在所述弹簧以及所述转轴之间的支撑元件,且所述支撑元件与所述弹簧适当地连接而使所述弹簧藉助所述转轴来回驱动时可推动气流产生所述共振波。
上述的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其中每一所述共振波产生模块包含有一固定在所述马达以及所述基板之间的固定元件。
上述的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其中每一所述容置区分别包含有二连接在每一所述基板两端以悬吊所述基板的悬臂杆。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使用者倚躺、乘坐在本体上时,这些共振波产生模块会产生共振波,进而使共振波传导至本体的承载区协助使用者纾压放松。本实用新型另可配合生理状态检测装置协助使用者纾压放松,藉助生理状态检测装置检测生理状态产生生理回馈信号,并依据生理回馈信号产生回馈控制信号传至因应每个人的体质与当时生理状态的不同,采取对应方式进行纾压达到身心放松,且在进入睡眠状态时达到助眠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纾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共振波产生模块的作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态样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智能纾压放松助眠家俱.100
生理状态检测装置.200
穿戴式感测装置.210
本体.10
承载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敏雄,未经徐敏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27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