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通道电位自动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2709.8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1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清;杨朝晖;韩东锐;张伟;杨海洋;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张小娟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电位 自动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耐腐蚀性能研究用装置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通道电位自动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多通道电位自动采集系统主要应用在金属材料耐蚀性能研究、船舶平台腐蚀数据监测领域,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采集间隔自动对多个电位和电流信号通道进行切换、测量、数据记录,并且具备CDMA无线通讯功能,能够主动将电源切换、阈值超限等事项上报给预设的值班号码,完全代替传统的人工测量,排除测量数据的人为原因误差,并且在测量密集度和数据后期分析处理方面相对人工测量具有绝对优势。多通道电位自动采集系统主要功能电路和模块:双层外壳、AC-DC电源转换模块、锂聚合物电池及充放电管理电路、微处理器、信号切换选通电路、高精度电压基准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FLASH数据存储芯片、EEPROM参数存储器、SD存储卡、实时时钟电路、触摸按键电路、OLED液晶、CDMA通讯模块、吸盘天线。但是,现有技术中这些电路、模块等均装配与塑料壳体内,OLED液晶和按键,开关外露于壳体外部,在船舶、海上平台等应用环境安装使用时,需要具备耐冲击性、电气绝缘性能,方便安装性,并且需要能够有效抵御海边、岸边、平台的潮湿环境,甚至极端气候环境的短时浸水的情况,而现有的多通道电位自动采集系统的壳体结构难以达到上述要求,鉴于这种技术问题,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耐冲击性、电气绝缘性能好,适宜于潮湿环境使用的多通道电位自动采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耐冲击性、电气绝缘性能好,适宜于潮湿环境使用的多通道电位自动采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电位自动采集装置,包括内壳4和外壳,内壳4为液体密封的,上部设置有上盖,上盖上嵌有OLED液晶3、按键2和开关5,内壳4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压线板1;其中,压线板1、按键2和开关5分别与设置在内壳4内部的模拟-数字转换电路、触摸按键电路和锂聚合物电池连接;
内壳4的外部设置有外壳,外壳包括箱体12和封盖11,箱体12内底部设置有两道凸台10,两道凸台10上固定的设置有固定板7,内壳4通过一侧底部设置的固定耳6与固定板7螺丝紧固连接,安装在外壳内部。
所述内壳4内还设置有AC-DC电源转换模块、充放电管理电路、微处理器、信号切换选通电路、高精度电压基准电路、FLASH数据存储芯片、EEPROM参数存储器、SD存储卡、实时时钟电路、CDMA通讯模块和吸盘天线。
所述上盖与内壳4之间扣合连接并通过螺丝紧固,上盖与内壳4的扣合处设置有密封胶垫。
所述外壳内固定板7为两块,所述内壳4相对两侧底部均设置有固定耳6。
所述箱体12对应内壳4上压线板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密封防水的快接端子13,快接端子13与箱体12之间插合连接且插合处设置有密封胶层,快接端子13与内壳4上的压线板1之间电线连接。
所述箱体12壁上设置有锁孔9,封盖11与箱体12之间扣合连接为一体后通过锁孔9将封盖11固定到箱体12上,封盖11与箱体12的扣合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垫。
所述箱体12的底部的两侧固定的设置有吊耳8。
两块固定板7与凸台10构成‘井’字状结构。
内壳4为塑料材质,外壳为不锈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耐冲击性、电气绝缘性能好,适宜于潮湿环境使用,采用外壳金属—内壳塑料的双层结构,可提供优良的防护等级、耐冲击性、电气绝缘性能,整机结构紧凑,适合对安装体积有严格要求的船舶、平台等应用环境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壳4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压线板 2按键 3OLED液晶
4内壳 5开关 6固定耳
7固定板 8吊耳 9锁孔
10凸台 11封盖 12箱体
13快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27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