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中冷出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1843.6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4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姗姗;薛鹏;王中山;高必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中冷出 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中冷出气管。
背景技术
按冷却介质的不同,中冷器可分为空冷式中冷器和水冷式中冷器。空冷式中冷器常与散热器串联或并联的形式装配在一起,用风扇及迎面风对经过涡轮增压的空气进行冷却;水冷式中冷器通常与发动机体装配在一起,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液对经过涡轮增压的空气进行冷却空冷式中冷系统,该系统主要优点: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由于采用冷空气冷却,系统寿命长安全可靠。缺点:对前端布置空间要求高;由于靠环境冷空气冷却,中冷器结构复杂,增压空气压力降相对高。
本发明选用的是空冷中冷器,汽车用增压发动机后中冷器的使用保证了进气温度,同时增加了一些管路,这些管路需要既保证密封、满足恶劣的环境条件同时实现整车重量、成本目标等要求。中冷出气管是连接中冷器出口端与发动机部分的管体,经过中冷器冷却后的空气温度已降低,但压力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适应中冷器出气口附近工作环境的中冷出气管,并可保证中冷器出气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冷出气管,关键在于包括出气管本体,所述出气管本体为一段空心直管中部弯折形成的弯管,所述弯管的两段直管身均设有一段波纹管伸缩部,所述出气管本体的两端口内设有波纹管状的软衬套。
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出气管,通过波纹管伸缩部可衰减出气管安装后的Z向和Y向振动,减少出气管拉折断的可能,而且可以使出气管承受较高压气体的冲击;同时在气管本体的两端口内设置波纹管状的软衬套可大大加强出气管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也可使中冷出气管可承受高压气体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本体的两端口的管身设有紧固卡箍,该紧固卡箍可进一步加固出气管本体端口与中冷器及节流阀体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软衬套带有翻边,该翻边可增加出气管端口与其他件连接处的气密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软衬套与所述出气管本体通过胶粘固定,以保证软衬套与出气管本体始终一体,避免软衬套缩入管体内部增加装配难度同时无法起到密封作用,即零部件失效。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本体的端口处设有管夹,所述管夹的安装面外切于所述出气管本体的端口的圆周。通过设置管夹可加强出气管本体在管长方向的安装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本体采用热塑基复合材料一体吹塑成型,以使出气管本体具有高回弹性和耐温性,适应中冷器出气口附近的恶劣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头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冷出气管包括出气管本体1,出气管本体1为一段空心直管中部弯折形成的弯管,弯管的管身设有波纹管伸缩部11和波纹管伸缩部12,出气管本体1的两端口内设有波纹管状的软衬套2。波纹管伸缩部11和波纹管伸缩部12分别衰减出气管安装后的Z向和Y向振动,减少出气管拉折断的可能,而且可以使出气管承受较高压气体的冲击;同时在气管本体1的两端口内设置波纹管状的软衬套2可大大加强出气管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也可使中冷出气管可承受高压气体通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出气管本体的端口的管身设有紧固卡箍3,该紧固卡箍3可进一步加固出气管本体1端口与中冷器及节流阀体连接的可靠性。软衬套2带有翻边21,该翻边21可增加出气管端口与其他件连接处的气密可靠性。软衬套2与出气管本体1通过胶粘固定,以保证软衬套2与出气管本体1始终一体,避免软衬套2缩入管体内部增加装配难度同时无法起到密封作用,即零部件失效。具体的说,软衬套2采用橡胶材质。出气管本体1的端口处设有管夹4,管夹4的安装面外切于出气管本体1的端口的圆周。通过设置管夹4可加强出气管本体1在管长方向的安装稳固。出气管本体1采用热塑基复合材料一体吹塑成型,以使出气管本体1具有高回弹性和耐温性,适应中冷器出气口附近的恶劣工作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18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一道喷钼梯形环
- 下一篇:电子控制的内燃机冷却风扇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