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游离骨瓣塑形夹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1161.5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3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田磊;付琳;郭宇轩;宗春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13/10 | 分类号: | A61G13/10;A61B17/56;A61B17/16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李文义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游离 骨瓣塑形 夹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即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游离骨瓣塑形夹持器。
背景技术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常被用于进行上下颌骨缺损的功能性修复重建,由于颌骨形态的不规则性,手术时常需要对狭长的腓骨进行分段塑形,使其符合修复需要,近年来,由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更为精细化,腓骨塑型时往往需依靠截骨导板进行,即将截骨导板依解剖标志覆盖与腓骨表面进行截骨操作,这对截骨时的腓骨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在腓骨瓣取出后,一般由术者用手把持腓骨瓣,或将腓骨瓣按压于操作台上进行塑形。前者由于人手会随着电锯的震动而晃动,造成塑形时的不稳定,不易精确塑型,甚至很可能造成腓骨瓣自术者手术掉落,导致严重后果;后者由于操作台与腓骨瓣直接接触,塑形过程中不利于术者对切割深浅的把握,也不利于观察和保护血管蒂,特别是对于需要应用截骨导板进行精确塑型的病例,上述传统腓骨操作方法更不利于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精细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游离骨瓣塑形夹持器,具有设计简单、结构灵活,并且腓骨手术工作台(夹持器)在手术时按要求固定腓骨,以利于术者进行精细化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游离骨瓣塑形夹持器,包括托盘,托盘一端设有挡板,另一端设有U型夹A,挡板与U型夹A中间设有滑轨,滑轨设有滑动块,滑动块上端连接U型夹B,U型夹A、U型夹B分别设有螺钉A、螺钉B。
所述的滑轨为2根圆柱,圆柱上有刻度。
所述的U型夹B下端设有套筒A,滑动块设有套筒B,滑动块通过套筒B连接U型夹B的套筒A,并通过螺钉C固定。
所述的滑动块一侧设有螺钉D固定。
所述的U型夹A、U型夹B的一边顶端设有V型开口,开口设有防滑锯齿。
所述的U型夹B可旋转,与滑动块夹角优选60度或12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同构简单的设计达到灵活使用,腓骨手术工作台(夹持器)在手术时按要求固定腓骨,有利于术者进行高精度的稳定操作,具有设计简单、结构灵活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U型夹A的旋转示意图。
其中,1为托盘;2为挡板;3为U型夹A;4为滑轨;5为滑动块;6为U型夹B;7为螺钉A;8为螺钉B;9为模拟腓骨;10为V型开口;11为套筒A;12为套筒B;13为螺钉C;14为螺钉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叙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游离骨瓣塑形夹持器,包括托盘1,其特征在于,托盘1一端设有挡板2,另一端设有U型夹A3,挡板2与U型夹A3中间设有滑轨4,滑轨4设有滑动块5,滑动块5上端连接U型夹B6,U型夹A3、U型夹B6分别设有螺钉A7、螺钉B8,螺钉A7、螺钉B8前端同时固定模拟腓骨9。
所述的滑轨4为2根圆柱,圆柱上有刻度。
所述的U型夹B6下端设有套筒A11,滑动块5设有套筒B12,滑动块5通过套筒B12连接U型夹B6的套筒A11,并通过螺钉C13固定。
所述的滑动块5一侧设有螺钉D14固定。
所述的U型夹A3、U型夹B6的一边顶端设有V型开口10,开口10设有防滑锯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手术者根据术用游离腓骨(瓣)的长度,通过滑块5调节U型夹B6与U型夹A3之间的距离,利用螺钉D14将滑块5固定,限制其左右滑动,然后将术用游离腓骨(瓣)通过螺钉A7和螺钉B8固定于U型夹A3与U型夹B6之间,通过螺钉A7和螺钉B8调节把持游离腓骨(瓣)的松紧程度,完成术者第一次截骨,并通过内固定板塑形。
根据第一次截骨塑形后术用游离骨瓣形成的角度,相对应的通过套筒A11和套筒B12调节U型夹B与滑块5的角度,从而使U型夹B6与U型夹A3的角度符合手术需求,U型夹B6通常采用60度及120度旋转夹角,旋转后通过螺钉C13加以固定,限制U型夹B6转动,以便完成第二次截骨塑形,以此类推,从而完成非线性游离腓骨(瓣)的多次塑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11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由控制反光位置的牙科椅旁摄影光源装置
- 下一篇:外科手术辅助护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