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带胃管、营养管固定功能的吸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0831.1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袁方良;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带胃管 营养 固定 功能 吸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带胃管、营养管固定功能的吸氧管,属一种医疗装置,涉及一种胃肠导管固定装置及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食管癌,胃癌等胃肠道手术患者手术后通常需要置入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防止胃管及营养管的滑脱非常重要。通常我们使用胶布或者丝线来固定胃管及营养管。胶布会由于出汗、时间过长等原因失去粘性,使胃管及营养管移位或者滑脱,给患者带来风险。同时,胶布不能耐受较大外力拉扯。另外,胶布容易引起过敏,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瘙痒。丝线固定时,由于丝线过细容易导致患者耳后或者颈部不适,疼痛,甚至勒伤。另外,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双鼻塞吸氧,这些固定装置位于鼻腔周围,常常会影响双鼻塞的正确放置,导致患者不能有效吸氧。吸氧管和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较近,互相影响,难以固定,且容易造成患者不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一次性带胃管、营养管固定功能的吸氧管,该吸氧管不会左右移动,且能承受一定拉力,防止胃管、营养管被拽出,同时可以鼻塞供氧,使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及吸氧管通过该装置同时固定,防止固定装置过多,互相影响。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次性带胃管、营养管固定功能的吸氧管,包括吸氧鼻塞、胃管卡槽、十二指肠营养管卡槽、吸氧管、卡扣、防滑袢和氧气连接口;
所述吸氧管为中空塑料管道,吸氧管的一端设有吸氧鼻塞,另一端设有氧气连接口,吸氧管中间为分叉结构,往氧气连接口方向为一根管道,往吸氧鼻塞方向为两根管道,在吸氧管分叉处设有可调整分叉位置的卡扣和防滑袢;
所述吸氧管上距离吸氧鼻塞一厘米处设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胃管卡槽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卡槽,固定带上还设有卡口并连接有盖板,盖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卡口适配的盖板卡扣。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带为聚乙烯材质,材质柔软,固定牢固,一侧能有效固定胃管及营养管,另一侧为吸氧鼻塞。所述盖板为硬质塑料,可将胃管及营养管压紧固定在卡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上设有可与鼻翼相粘的黏贴胶布。
本实用新型将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放入卡槽后关上盖板,卡槽为一大一小,大的为胃管卡槽,小的为营养管卡槽。将盖板卡扣卡入卡口,同时将吸氧鼻塞放入鼻腔,然后将吸氧管绕于患者后脑或者耳后合适位置,收紧卡扣至松紧适当位置。吸氧管设计有防滑袢,可通过卡扣锁死,防止吸氧管移位。必要时,可以在盖板上黏贴胶布与鼻翼相粘,双重保险,保证固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卡口卡紧,有效固定胃管及营养管后,通过固定带将卡口及吸氧鼻塞固定于颈根部或者耳后,可以确保胃管,营养管及吸氧管固定可靠,不会脱落。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胃管及营养管有一定活动度,以避免长期固定于一处位置,压迫鼻翼,导致患者不适。本装置拆卸方便,便于拔除胃管或者调整管道位置时重新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胃管卡槽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卡槽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次性带胃管、营养管固定功能的吸氧管,包括吸氧鼻塞1、胃管卡槽2、十二指肠营养管卡槽3、吸氧管4、卡扣5、防滑袢6和氧气连接口7;
所述吸氧管4为中空塑料管道,吸氧管4的一端设有吸氧鼻塞1,另一端设有氧气连接口7,吸氧管4中间为分叉结构,往氧气连接口7方向为一根管道,往吸氧鼻塞1方向为两根管道,在吸氧管4分叉处设有可调整分叉位置的卡扣5和防滑袢6;
所述吸氧管4上距离吸氧鼻塞1一厘米处设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胃管卡槽2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卡槽3,固定带上还设有卡口9并连接有盖板10,盖板10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卡口8适配的盖板卡扣8。
所述固定带为聚乙烯材质,所述盖板10为硬质塑料。所述盖板10上设有可与鼻翼相粘的黏贴胶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可反向使用,以适应胃管及营养管位于左右不同鼻腔。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未经江苏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08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电视信号接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有机肥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