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包电池的保护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0127.6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2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郭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张婧 |
地址: | 2015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结构领域,特别涉及电子结构领域中软包电池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因为手机携带便捷,使用简单且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几乎每个人都随身携带有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应用更为广泛。目前智能手机的内置不可拆卸电池,在用钢片进行保护时,因为冲压工艺的原因,钢片在冲压后,在钢片的四个转角和侧面直面末端都会存在毛刺的现象,容易造成钢片装配时,或整机测试时,或智能手机正常使用时,内置的不可拆卸电池周边的钢片上的毛刺也会刺破电池电芯,造成电池漏液甚至引起爆炸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池的保护壳,该软包电池的保护壳使电池腔的侧壁边缘远离软包电池,避免了由于电池腔的侧壁边缘与软包电池的直接接触而导致其侧壁边缘的毛刺刺破软包电池的电芯的现象,从而达到保护软包电池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的保护壳,该保护壳形成有电池腔,电池腔的侧壁具有朝向电池腔内部的折弯部;其中,软包电池容置于电池腔时,软包电池抵持于至少部分折弯部,电池腔的侧壁边缘远离软包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电池腔的侧壁具有朝向电池腔内部的折弯部;当软包电池容置于电池腔时,软包电池抵持于折弯部,从而使电池腔的侧壁边缘远离软包电池,即避免了由于电池腔的侧壁边缘与软包电池直接接触而导致其侧壁边缘的毛刺刺破软包电池的电芯的现象,从而达到保护软包电池的目的。
另外,折弯部为多个凸包,凸包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
另外,各凸包的高度小于0.2毫米,从而使软包电池与侧壁之间形成间隙,同时凸包的尺寸较小,对整机的尺寸不造成影响。
另外,各凸包离电池腔的侧壁边缘的距离小于0.25毫米;进一步地保证侧壁边缘远离软包电池。
另外,折弯部为多个凸条。
另外,折弯部为侧壁的翻边部,使得软包电池远离侧壁边缘,从而达到保护软包电池的目的。
另外,翻边部为圆弧形。
另外,翻边部为斜面折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软包电池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凸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软包电池的保护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软包电池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软包电池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软包电池,2为侧壁,21为侧壁边缘,3为凸包,4为翻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软包电池的保护壳。
如图1所示,该保护壳形成有电池腔,电池腔的侧壁2具有朝向电池腔内部的折弯部;其中,软包电池1容置于电池腔时,软包电池1抵持于至少部分折弯部,电池腔的侧壁边缘21远离软包电池1。其中,侧壁边缘21指的是电池腔的侧壁2的切边部位。该切边部位为电池腔的各侧壁2的上边缘与侧边缘。如图2所示,折弯部为多个凸包3,凸包3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池腔的侧壁2具有朝向电池腔内部的凸包3;当软包电池1容置于电池腔时,软包电池1抵持于凸包3,从而使电池腔的侧壁边缘21远离软包电池1,即避免了由于电池腔的侧壁边缘21与软包电池1直接接触而而导致其侧壁边缘的毛刺刺破软包电池的电芯的现象,从而达到保护软包电池1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各凸包3的高度小于0.2毫米(如图3中B所示的距离)。如果凸包3的高度过高,会占用较大空间,对整机的尺寸有一定的影响;将凸包3的高度设计成小于0.2毫米,从而不仅使软包电池1与侧壁2之间形成间隙,同时凸包3的尺寸较小,对整机的尺寸几乎不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01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液孔套塞拆紧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连接蓄电池的绝缘支座